春节将至,企业的春节营销大战即将打响。春节作为重要的营销节点,是多数企业营销的必选项。接下来,我们就探讨一下如何做好春节营销。
多数企业的春节营销方案通常在10月就已完成,现在只等元旦一到便开始执行。实际上,部分企业的春节营销已经启动,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案例来验证本文观点。
我曾在粉丝群询问大家,认为哪些春节营销案例做得好。大家提及最多的有支付宝集五福、微信红包、苹果的新春短片《三分钟》《一个桶》,以及2019年初的《啥是佩奇》。
这些案例确实成功且知名,但多数企业难以效仿。微信、支付宝是国民级应用,苹果每部短片都投入大预算且邀请大导演。下面,我们来聊聊多数企业可借鉴、可实操的玩法。
下达行为指令
春节是重要的购物场景,很多行业在此时迎来销售旺季。囤年货、送礼品、带特产等,全社会的购物氛围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就像双11、双12,即便促销力度不大,人们也会因氛围而购买。
春节也有类似的消费氛围,置办年货是很多人的习惯。即便有些产品不属于年货范畴,年终奖的发放和新年购物愿望也会促使消费者购买,比如汽车。
因此,春节对很多企业来说是重要的营销节点,带货是企业春节营销的主要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关键是向消费者下达行为指令,提醒他们春节“记得买我”。
例如脑白金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其消费场景是中秋春节送礼,所以春节期间会投放广告提醒购买。过去脑白金全年高频投放广告,如今仅在中秋、春节进行小范围投放,目的明确,就是抓住送礼场景。
再如金六福的“春节回家金六福”,副主题“回家是给家人最好的礼物”,潜台词是回家要带礼物,最好是金六福。其广告主要投放在长途高速的户外广告牌上,提醒回家的人购买。
去年春节,洽洽的“过年回家,带箱洽洽”广告投放在高铁站台和车厢内,提醒消费者购买。
这些案例都是向消费者下达行为指令,选择过年回家场景进行广告投放。除了线下场景,还可通过线上年货节、线下商超堆头物料等进行传播。过去,很多食品饮料品牌会投放春运专列、开展包机包车送消费者回家的活动,本质也是锁定年货场景,下达消费指令。
融入品牌文化
中国人重视团圆,春节时这种情感更加强烈,因此才有规模庞大的春运。很多品牌在春节营销时,围绕团聚、亲情进行情感营销,如《啥是佩奇》。同时,中国人过年讲究好意头,追求美好生活,一些品牌也会在营销中体现这一点,如“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
每年春节,都会有温暖的亲情视频刷屏。比如2018年苹果的《三分钟》,由陈可辛执导。不过,从品牌营销角度看,该片与苹果产品和品牌关联不大,更像一部贺岁电影。故事中背乘法口诀的桥段有些刻意,剪辑和音效也用力过猛。该片与苹果的最大关联可能是注明由iPhone X拍摄,但拍摄时使用了大量外接设备。
2019年,苹果的《一个桶》由贾樟柯导演,玩法类似,但影响力不如《三分钟》,可能是因为同样的套路已用过一次。
这两部短片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大品牌、大导演的光环,且无过多商业色彩,只讲述温暖的亲情故事。但众多企业都采用这种方式,容易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而且,这种近乎公益式的营销,除了苹果等大品牌,多数企业难以承担成本。
苹果延续了这种玩法,2020年的《女儿》由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导演西奥多·梅尔菲执导,2021年的《阿年》由金球奖2019年最佳外语片奖《别告诉她》的华裔女导演王子逸执导。奔驰在2021年春节请王家卫拍摄了六分半钟的短片《心之所向》,数据表现不错,但这种玩法只有大品牌能承受。
大品牌做春节营销主要是塑造形象,无业绩压力,营销内容可只走心不带货。而且,大品牌和大导演自带话题和流量,但中小品牌缺乏实力和预算。
相比之下,宝马的春节营销更值得欣赏。2020年春节,宝马请宁浩拍摄贺岁片《巴依尔的春节》,回顾了BMW中文译名的变迁,并将其解读为“爸妈我”。2021年春节,宝马延续这一主题,打造了“Ba Ma Wo,年在一起”的营销玩法,既传达了情感价值,又有独特的品牌印迹,让人印象深刻。
宝马2021年春节短片《爸妈我年在一起》
这才是春节营销的正确方式,将品牌价值与春节情感相结合。具体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是品牌名称结合。如王老吉的“过吉祥年,喝王老吉”、德芙巧克力的“年年得福”、泸州老窖的“让年味更浓”,这些主题既包含品牌,又有美好寓意,还下达了行为指令。
第二种是融入品牌文化及理念。耐克2020年春节的营销主题“新年不承让”,与春节传统的“承让”观念不同,体现了耐克的竞争精神,使其在同质化营销中脱颖而出。2021年,耐克的“心决事成”主题,也让人想起其经典的“只要心够决”。
可口可乐2021年的春节营销主题“新年心声”,通过短片讲述年轻人对春节的心声,如女生怀念春节的吵闹、小男孩怀念帮爸妈跑腿、游子怀念回家的辛苦等,很应景且容易打动人。同时,可口可乐还上线了心声瓶,让消费者填空表达心声,体现了人文情怀。
疫情增强了人们的健康意识,企业可将传统过年习俗与健康生活习惯结合,倡导新年新习俗。今年春节与冬奥时间节点重合,企业可倡导春节运动,宣扬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但非官方赞助商使用冬奥元素属侵权行为。
聚焦春节元素
有同学问碧桂园“家圆团圆碧桂园”的营销案例如何。从文案上看,该主题简约大气、朗朗上口,强化了碧桂园与家园的关联,但围绕“家、团圆”这样宏大的主题开展创意和活动并不容易,因为缺乏聚焦。
春节营销空泛地讲亲情、团聚难以做出打动人心的内容和特色记忆点。建议聚焦某一个春节元素,做深做透,传递品牌对春节的理解,打造引爆点和记忆点。
春节元素丰富多样,如春联、福字、红包、生肖、年兽等。支付宝的春节营销核心是“福”字,集五福已成为国民记忆。2019年,许鞍华执导的《七里地》通过“福”字体现了家的信仰和对节日的期盼。
微信则通过红包玩法呈现春节营销。2014年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通过筷子承载了中国千年的情感,如传承、启迪、礼仪、睦邻等。
我们也可以围绕筷子展开创意。比如拍摄短片,讲述异地过年的年轻人收到父母寄来的年货和新筷子,体现亲情连接。品牌还可将筷子做成文创产品,作为礼品或搭配产品销售。
生肖也是重要的春节元素。2016年百事可乐邀请六小龄童参与营销,拍摄《把乐带回家之猴王世家》广告,推出乐猴王纪念罐,借助猴王IP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福特中国曾因一张“2021中国·马年”海报引发热议,虽有争议,但也获得了不错的营销效果。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