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快手推广的核心要义,在于牢牢把握了用户的根本特性。

快手的内容魅力究竟何在?

1. 洞悉内容与用户的本质

内容的本质并非取决于其外在的精美程度,也并非取决于它能否像艺术品般供人欣赏。在流量时代后期,内容之所以成为竞争焦点,具有巨大魔力,关键在于其本质是人心。一个优质的内容与它本身是否精美并无必然联系,重点在于它能否激发你内心深处的各种情感以及外在的感官体验。在这一方面,快手表现得相当出色。也许你会疑惑那些看似杂乱的内容为何能获得推荐,但仔细思量,其实都有其道理。

例如 PPT 式的劣质视频——它传递了实用的信息和价值。

再如微信聊天记录——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或者前后套路的反差冲突所带来的戏剧性。

不信的话,你可以对那些让你觉得有趣但又说不清好在哪里的内容逐一分析,看看它们究竟刺激到了你哪方面的敏感点。在此不逐一列举,快手的内容之所以有魔力,在于其抓住了内容的本质,满足了用户的好奇心、共鸣感、新鲜感,以及用户的各种情感和感官体验。论及快手的本质,

快手推广方案

快手推广技巧

2. 精妙的议程设置,内容具备高度的继承性、发展性和连贯性

议程设置属于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和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知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即传播媒介着重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会在公众意识中占据重要位置。说得通俗些,这就像快手的挑战和话题。快手的挑战和话题就是典型的议程设置引导。快手的运营一直在努力强烈引导、暗示和诱发快手用户的内容创作行为。不过,快手的老用户可能会发现,快手的话题和挑战如今有些形式化,很多只是随便发个视频挂上某个话题。但这并不影响快手内容议程设置的属性继续发挥作用。

网友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刚刷到一个摘奔驰车标的恶搞视频,没多久又刷到同一个车主发现车标被摘的视频。论快手的本质,快手推广方案与快手推广技巧。是不是觉得很奇妙、很意外、很惊喜?仿佛要破案一般,于是评论区众多网友帮助奔驰车主抓住了偷车标的人。这两个视频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对应关系。此外,围绕同一议程,快手的视频内容不仅高度呼应,而且具有可继承性和发展性。

最开始流行的“小哥哥小哥哥,我能送你一个东西么”的梗,“小哥哥小哥哥,送你一个东西你要么。我,你要么?” 到后来小哥哥系列的各种反转,“前面这个人是我老婆,我们都结婚了,她让我去撩她,孩子都有了,她让我去撩她”,再到最后小哥哥系列被彻底玩坏,“小鸽鸽,小鸽鸽” 前面的小鸽鸽变成了鸽子。还有土耳其冰淇淋的反转,起初看到的都是游客被土耳其冰淇淋老外各种戏弄的视频,后来看到的是游客机智反杀土耳其冰淇淋老外的视频。这个议程是在发展变化的,且具有继承性和连贯性,有时你可能一不小心就像看了一部连续剧。

倘若你没有看过前面的 A 视频,直接去看后面的 B 视频,可能会一头雾水,不明白其中的笑点在哪里。所以,如果只是单纯地把游客反杀土耳其冰淇淋的视频搬到其他平台,你会发现,用户根本无法理解。在快手上受欢迎且精彩的视频,直接生搬硬套到其他任何平台,往往都无法取得成功。这其实也涉及到另一个重要的壁垒,关于快手的本质、快手推广方案与快手推广技巧的形成,在此先只探讨内容层面的问题。

3. 快手的强内容运营策略

当前,快手仍然秉持着中心化运营的思路,运营在内容控制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这其中有利有弊,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话题,此处暂且不展开)。运营就像背后那双无形的手,掌控着一个推荐池。推荐池并非单纯地将点赞高或好看的内容放入,而是依照一定的比例和策略进行调配。从你进入快手开始,就陷入了快手的套路之中,当然,这个套路并非对所有人都有效。你会发现,刷一晚上快手,可能会经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平淡与高潮。当然,这并非完全由运营限定好的分发节奏,算法推荐也难以做到如此精细的分发。其原理其实很简单,运营应当是通过控制运营池,并结合基于点赞和关注的弱个性化算法,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至于如何控制运营池,可以制定一个内容主题类型的配比策略,就如同准备一桌满汉全席,主菜和配菜的比例都要经过精心安排。假如有一天快手全是小哥哥小姐姐的视频,你可能五分钟就感到厌倦,所以必须持续调整运营池中的内容,确保比例合理。之前在阿里做类似弱个性化探索的项目时,其中一个关键的运营手段,就是控制推荐池内容的比例和分布,以调控整体的分发内容,实现自己的运营目标。

4. 快手神奇的音乐

后续我们再探讨快手以音乐细分领域切入短视频市场的产品定位创新。现在仅从内容角度来看,快手的内容为何如此吸引人。可以说,音乐所起的作用至少占一半!不多说,你们可以将手机调至静音,观看 30 分钟的快手来感受一下!

借鉴知乎网友的总结

Juslin (2013) 总结了关于“音乐如何影响情绪”的一些推测(以下为翻译)

  1. 脑干反射:音乐中的一种或多种声学基本特性被脑干捕捉,脑干将其识别为值得关注的重要或紧急信息。

  2. 生理节律与音乐节奏的“共鸣”:人体的某些生理节律(比如心律)会受到外部音乐节奏/节拍的影响,从而与音乐同步。有过现场体验的人对此应当有所感受。

  3. 评价性条件反射:某些音乐在某人的经历中总是与正面或负面的其他刺激同时出现,当这个人听到相应音乐时,就会引发相应的正面或负面情绪(可参考:经典条件反射)。

  4. 情绪传染:人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情绪,并将其内化(可参考:共情)。

  5. 视觉想象:这很容易理解,听到音乐时联想到一些视觉画面,从而引发与这些视觉画面相关的情绪。

  6. 情节记忆:音乐使人回忆起自身的一些过往经历,引发与这些经历相关的情绪。

  7. 对音乐的期待:在一段音乐的进程中,无论是符合还是违背听者对音乐的期待,都可能引发情绪。

所以,在音乐的听觉感官刺激下,大脑将其与视频本身内容相结合,可能一些原本不太出色的视频,突然增添了许多不同的信息。快手也捧红了众多好听的音乐,重度快手用户可能有这样的经历,不知道该听什么歌,也不想看快手的视频,但还是会打开快手,将声音调到最大,听着快手的音乐做家务或洗澡。

已经难以分辨是快手捧红了音乐,还是音乐成就了快手。

5. 快手内容的低门槛与易模仿性

未来的短视频必然是 UGC 模式的。PGC 内容的精美性提高了内容生产的门槛,精品意味着低频产出。快手最让我惊讶的并非其最初能邀请网红制作精致的 PUGC 视频,说实话,花些钱,谁都能做到。让我意外的是,快手能够果断决策,牺牲一定的内容质量,以换取内容的高频产出。这也是有段时间快手备受诟病,被认为内容不如以往精彩,逐渐变得“快手化”的原因。我认为快手是牺牲了一棵大树,换回了整片森林。只有 UGC 内容才具有社交属性,未来的短视频不只是一种内容,而是承载信息的一种方式和载体,这就好比从前通过书信交流、后来用博客和文字表达、再到后来借助图片交流,如 ins、微博、facebook、朋友圈等。而以后,或许就会通过视频来交流和表达自我。所以短视频未来并非单纯的可消费内容,而是全新的交流工具。快手不断降低内容生产的门槛,实现了高频的内容生产、自我表达和信息交流。快手的所有内容都易于模仿和复制,让每个平凡的人都看到了自我表达的可能性,无论你在家中、办公室还是寝室,无论你的身材外貌如何,都可以尽情展现自我。快手借助视频释放了新一代年轻人的自我表达。分析了这么多快手的内容,难道把这些套路和内容全部照搬就能成功吗?不,如果还只着眼于在内容上如何超越快手,追求做得更精美。那么很遗憾,你注定无法追上潜力无限的快手。因为你甚至都没搞清楚问题的关键所在,快手和你早已不在同一层面,不是同一维度的事物。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你会发现,明明自己的内容已经很精彩很棒了,可为什么还是不行。这就如同你的妻子只想要一个苹果,你却给她买了一整车香蕉,方向错误,只会南辕北辙,你越努力,与快手的差距可能就越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