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高考的时候,咱们整理过一批充满煽情的毕业季文案,像“6月毕业季文案,既治愈又感人”这类的。
近期高考成绩公布了,考生们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
我又看到一句有关“选专业”的文案,这文案在社交媒体上还挺火的。
原来是一位网友在饿了么的外卖箱上看到的:
没有“适合女生的专业”,只有适合人生的专业。
网友一下子就被深深触动了。与我们日常被性别定义的专业选择不同,这句话打破了所谓“适合女生的专业”这种固有观念,冲破外界对女生专业选择的刻板印象,鼓励女生以及所有面临选专业的人,都不要被性别偏见所束缚,而是从自己的人生和内心需求出发,去考虑并选择专业方向。
这篇帖子已经收获了4.9万的点赞,还在社会上引发了关于女生专业乃至就业问题更深入、热烈的讨论。可以说,这是一句很有价值的文案。
看到这个文案,让我马上联想到珀莱雅几年前的经典文案:性别不是边界线,偏见才是。在涉及女性的话题中,当其他人都只着眼于性别因素时,珀莱雅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待不同性别的处境,在消解两性对立的同时,为女性争取权利。当时正是这句文案让该品牌大获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品牌的格局、气质,也赢得了受众的好感。而且之后一系列类似场景的文案,也有着相似的妙处,比如:不是所有在外打拼的「骑手」都是男生;科学没有性别,好奇心和求知欲属于所有人;编程是男人的领域,如果洗衣机没有性别,为什么在家里使用洗衣机的总是女性?花是开给所有人看的,浪漫之心,不分性别;玩具没有性别,快乐也是;一个有力量的女性,不必像个男人;汗水本来也属于女性。
不管是小红书和饿了么的高考志愿文案,还是珀莱雅的“性别不是边界线”文案,都为女性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值得被关注且鼓舞人心的视角。它们从不同侧面挖掘出被性别桎梏所掩盖的女性力量,给人以激励。现在看来,其中很多观点也很适合用来鼓励毕业生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除了“性别偏见”这个关键问题之外,我又查看了小红书和饿了么的高考志愿文案,针对选专业的问题,它们还给出了一些其他建议:
『过来人的温馨鼓励』
-01- 既要了解专业课学什么,也要清楚毕业后做什么。
-02- 不用担心AI,只要有热爱就不会被淘汰。
-03- 接受调剂也是一种选择,别太固执。
-04- 去大城市吧,大城市本身就是一所「大学」。
-05- 先选自己想去的地方,异地恋无非就是多买几张车票。
-06- 热门专业不会一直热门,但喜欢的专业可能会越爱越深。
这些建议对毕业生选专业来说,很是暖心。
无独有偶,之前北辰青年也推出过给高考生的建议文案,颇为犀利。这里我挑几条给大家看看:
『突破认知的犀利谏言』
-07- 多余的杂念,只会拖慢你前行的速度。
-08- 人生不会就此垮掉的。
-09- 看似无用的爱好,会成为一直陪伴你的好友。
-10- 工作,以后有的是机会做。
-11- 不要仅仅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
-12- 玩不到一起,那就互不打扰,各自精彩。
-13- 大学,不只是在校园里。
-14- 比工作简历更重要的,是你的「人生简历」。
-15- 不要把师兄师姐或老师当成「权威」。
-16-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这些文案就像是长辈在耳边的絮叨。不管是从“过来人”角度给出的温馨提示,还是犀利地破除社会眼光中的性别偏见与权威认知,鼓励毕业生培养独立意识、勇敢做自己的话语,都切中了关于青春、感情、人生选择等痛点。
这些内容对于高考生来说可能还一知半解,但对于经历过这些的我们来说,却能实实在在地产生共鸣。虽然是给毕业生的建议,却也触动着打工人的心。只能说,还是那句话——关于青春的文案,不只是给正处青春的人看的。顺着这些文案,我们也一次次重温自己的那份热情。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