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在 2023 年的运营全面回顾

2023 年全年数据出炉,其结论让我倍感惊诧。

对于 2024 年的运营举措,我尚无清晰头绪。不过,简单的数据分析,倒是给我提供了最为直观的指引。应该说,我大概能做到“心中有谱”。

接下来,我将针对个人账号拓展至企业品牌账号在冷启动初期遭遇的问题展开全面回顾——

1 最佳创意形式

我长期困惑的一点是:究竟采用何种形式来展现既定的创意主题。

数据给了我明确的答案——我当下运营的内容划分了几大板块,涵盖营销专业干货、英语语言知识分享、舞蹈及艺术文化、书籍推荐、个人成长以及职场突破。

然而,已发布的 236 条图文仅吸引了不足 200 个粉丝,单条笔记的增粉量几乎只有一两个。效果差强人意。

我流量最高的视频笔记,单条增粉 461 个,我觉得,这个数据成果对比众多万粉博主而言,也算相当不错。

小红书起初以图文起家,2023 年整个平台运营的重心是大力推动视频内容。尽管多数美妆博主早年就已投身视频赛道,但对于尾部博主和新手来说,视频的门槛依旧很高。这从官方的扶持力度和运营举措便能看出趋势。

对于美妆、生活方式(例如极简/美食)、个人成长类、时尚类账号,它们的增长关键主要源于“美的视觉体验”。依靠美驱动的产业,图文依旧占据较大比重,并且也是主要的创作形式,因为相较于视频,其产出成本低、行动更敏捷,跟进速度能够更快。我的数据不具普遍适用性。

我的内容除了舞蹈、艺术专业方面,几乎与“美”关联不大。也就是说——类似的账号定位和赛道,吸引用户关注你的动力会转变为其他因素:比如,极具说服力的标题与观点;富有情绪价值的选题角度;或者内容本身的信息密度与专业干货等等。

我寄予厚望的“英语日签”(讲述地道的中英对译、生活英语翻译)和营销专业知识图文,效果极差,这些内容占据了整个账号 90%的量,贡献的流量效果却不足 10%,无法直接拉动新粉增长,整体曝光近乎石沉大海,实实在在地体现了二八定律。

这些专业知识过于“冷门”,不在热点范畴,同时,最大的缺陷在于——和许多英语专业的大号相比,那些动辄千赞、万赞的账号讲解入门语言知识点时,都是通过视频输出。这些内容设定特定场景对话,采用分镜或分角色/方言剧本等形式拍摄,对剧本和语言知识点的要求颇高。

在讲授一个专业领域的“科普知识点”和“低难度内容”时,视频已然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这反映了整个媒介和平台的发展趋向。

这也从侧面表明:小红书是一个“娱乐之地”,并非一个“专业学习之所”。用户的专业背景和层次多样,人员繁杂,随机浏览的内容大多是一种自我感动式的学习或者“形式主义收藏”,深度干货在这个平台会遭遇极大阻力,核心问题在于:如何让内容生动有趣。

2 再谈定位:变现直球

基于上述失败的经验,2024 年,我自身的定位将从“野生英语博主”转变为“营销专业博主”,专业类内容会考虑在 3 分钟以内的短视频上寻求突破。

或许你会问:如此糟糕的数据,难道你是首次目睹?那为何不早些改变定位?

实际上,在冷启动时我曾给自己描绘过大蓝图,可能的定位选择涵盖了几个方向:

英语博主

自律学习成长博主

营销专业博主

读书博主

我认为,王潇在《五种时间》中,对于赚钱时间阐述的底层逻辑——四圈图,极具指导价值,对于账号冷启动定位颇具参考意义。

学习任何一项新技能,都意味着从零开始。我的账号在过去一年,主要方向是要灵活敏捷,尽可能多地进行尝试。我的定位模糊,很大程度是由于我对于运营小红书这件事,内心的目标和方向不够明晰。

虽说多少也是为了开拓收入来源,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赚钱竟成了根本排不上号的优先级——更多是为了好玩、有趣。这是由我的个性和性格所决定。

For fun or for money 是每个冷启动博主必须思考的问题——包括在后续阶段,你可能还会面临其他抉择,比如,“为了曝光量”VS“为了增粉”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策略与行动。

延伸至企业品牌账号:你对一个内容渠道的期望,究竟是短期的销售转化 VS 长期的品牌资产,这两种导向,决定了完全不同的内容规划布局。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会在当下的营销环境中宣称:我投入只是出于无私奉献。但从长尾流量和消费者教育的层面来讲,或许,在未来的 2 – 3 年内,你的内容分发和种草漏斗,会在整个品效合一的链条中,发挥至关重要的承接与过渡作用,这个远期的作用和意义,可能比你当下每个月的 GMV 更为重要。然而,能否具备这样的胸怀和远见,完全取决于最高决策人对营销和增长的理解深度。

我的两条主线:营销 VS 英语干货,皆是我所钟情的。但二者选其一,我更倾向于做英语内容,我甚至将小红书当作日常放松的场所,因为我的 8 小时全部奉献给了工作,希望能换换脑子。

真正的内容创业者,需要更为勇猛,当然,他们也会异常坚韧——他们能够忍受枯燥与痛苦:哪怕,这种痛苦源自于赚钱。

当我无法忍受时,我会选择回避,这便是我在两条内容线中时常避开营销内容的缘由。而时至今日,必须要做出取舍。

依照王潇的逻辑,投资营销专业内容,最大的复利在于能与我的职业紧密结合,变现直接,并且我无需过多的产品开发,通过随时的咨询和专业服务就能回流到自身的品牌池中。

英语内容最大的问题在于——个人专业背景不强,不具备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能力,产出速度缓慢,即便拥有高粉丝量未来也难以盈利——因为,我并不会成为一名英语导师或教练。

尽管在操作过程中已经逐渐有了一些结论,但我迟迟无法下定决心、不愿做出决策的重要原因,正是我前面所提到的——我对运营小红书这件事本身的定位。

我想,所有创作者和博主都会经历这种严苛的考验——倘若你想赚钱而非单纯出于兴趣爱好,那么,你或许要忍受你的内容有时连自己都不想看,无法感动自己,无法说服自己,会越做越觉得索然无味,有时甚至想要放弃。

考虑到整体的市场需求,我会将英语板块的部分内容融入营销板块,从“专业英语”的角度切入,这或许能让我兼顾一部分兴趣,同时,也能将账号的定位聚焦于整个“营销专业内容”类别。

此外,当你在冷启动时期做出任何定位改变的决策,你放弃的内容和过去积累的粉丝会相应流失,这都极为正常。

这再度验证了一个经典的战略原理——好战略,意味着舍弃,意味着不做某些事。

3 爆款的可复制性 VS 不可复制性

我的几条爆款内容皆与热点相关,针对小红书的几位头部主播如董洁、章小惠的运营点评等。

这些内容可谓“时势造就”,但就连我自己也无法再次复制这般成功。

博主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因特定的选题、产出特定的若干观点,可能会为流量带来难以想象的推动作用。你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正说明了所有内容创作的节点性和独特性。天时地利人和,是所有爆款诞生的基石。

2011 年,北京的大雨成就了杜蕾斯,杜蕾斯也造就了“鞋套事件”这一社会性话题。至今,杜蕾斯仍是社交媒体和内容产出的典范,但离开了老金、离开了 2011 年特殊的年份和那个雨夜,是否还能复制出这样的刷屏级案例?我心中充满疑问。

然而,爆款虽外表各异,但内在的某些核心要素仍保持不变。性、祈福、美、虚荣、财富自由、逼格、鄙视链、婚姻关系,这些深层次的动因是所有流量的根源。

即便无法复制出同等量级的爆款,但提升账号整体流量和热度的手段和因素却极为相似。

在小红书谈论小红书,本身就占据着流量的天然优势。如果这本身又是平台的重大动作,那必然具备优势。

难点依然在于:你如何将个人的三观融入这些热点内容中,如何通过创造热点、跟进热点,产生“社会相关性”和“文化相关性”。

《百盛营销法》对我运营账号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每当我从一个热点下来,我都会再次自问:这究竟是蹭流量的举动,还是,我确实植入了鲜明的价值观、强势输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将个人账号定位深深嵌入其中?

倘若我做到了,那么我便基本算成功了。

而长期的增粉,问题永远在于——你的下一个爆款在何处?

4 增粉的核心驱动力

我提取了排名靠前的十几条视频内容的全部数据,发现:与增粉数据基本呈正相关的唯一数据指标,便是:“转发分享”。

我的两条英语混剪内容转发超过 100 次,增粉均在 50 个以上,以我在小红书目前的粉丝量级来看,这都是相当出色的数据。一条陈良玲的内容,更是在视频号彻底火爆,创造了 30 万+的播放量。

这些内容并不具备足够的稀缺性和独特性,因为,在其他平台、其他账号处,都有可能看到。然而:用户为何会产生这种“强转发”行为?

而为何这些强转发又带来了极为精准的拉新?

转发意味着“有用”,是比收藏更进一步的操作。有时是为了与他人分享,有时,是为了在自己的社交平台留下痕迹。比如我,常常需要通过转发朋友圈来记住某个内容,然后,我会在朋友圈通过关键词搜索我想不起来的某些内容。

尽管小红书的月活颇高,但它仍是一个调性气质鲜明的封闭渠道。促使内容有效增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以及如何激发用户转发分享至外部平台。

因此,一旦内容定位精准、创意角度恰当,就会引发转发行为。关注转发数据,会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在以“增粉”为核心北极星指标的前提下,行动会更加精准,事半功倍。

5 成长引擎:你的舒适区在哪里?

最后,我想告诉你一个简洁明了的结论,或许,会改变你对小红书,乃至你即将尝试的每一件“新事”的看法。

在我所有的笔记内容中,那些无论是在曝光量还是增粉数据上,取得极高流量和效果的内容,综合来看,全部源于我的舒适区。

我从创意切入就极为准确、稳定,创作过程一路顺畅,完成后持续的长尾流量也表现出色。

我也做了许多费力不讨好的内容——查阅海量资料,准备观点,磕磕绊绊地阐述一个观点,勉强凑数完成。

没有这个训练过程,当然不会诞生这些爆款。但是,我拼凑的观点、那些不够顺畅、逻辑存在问题或力不从心的内容,最终也证明了——你的产能以及所有的成功,都源自你的舒适区。

你可以不断努力尝试新的:新的创意,新的表现形式,特立独行的观点,有时甚至是有些出位的用词,但是……守正出奇,你必须拥有自己稳固的根基。

即便我进行了爆款复盘,我认为, 拿着这些结论你也无法完全复制出我,就好像,我研究众多案例,但真正操作时,我会发现——我无法成为他人。

尽管我做了很多出于热爱的事情,但是,我所做的一些基础研究,为我的长期突破奠定了诸多坚实基础。

我研究演员朴信阳和巩俐,不仅因为喜爱他们的表演,从娱乐和观众角度我十分享受;从另一个层面,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深深吸引我的魅力和力量。

直到今日,我才理解了朴信阳在《演员学校》中所提出的一个观点——你的表演,必须源于你在生活中真实的积累,那些“你真正熟悉的东西”。

熟悉才能信手拈来;信手拈来才能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灵感和创意,语言和创造力的爆发,依靠的依旧是熟练与即兴相结合的过程。

只要你踏上博主这条路,就会遭遇重重困难:因为,很多时候需要你突破自我,去做那些你不擅长、不喜欢也不想学习的事情。然而,经历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

最终,你要在所有错误、失败和尝试中调整方向,然后,你必须不断修正完善,重新找到一个全新的自己:这个你,拥有强大的优势。

正如:我在内容上的所有探索,一个语言爱好者、一个艺术爱好者、一个主持人的点滴,我所分享的内容都代表着我的一个侧面。但最终,我应当以怎样的形象、怎样的标签、怎样的专业能力去服务并吸引更多人?

最终,我回归到了我的“专业轨道”—— 营销。

好战略,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路径曲折,是为了明确准确的方向。

然而,聚焦定位并不意味着就能顺利成功。挑战和困难依旧繁多。

我在入职第一份工作时,面对绩效考核不达标这一严峻压力。第二个半年,我更换了直线经理。

他是一位非常友善的葡萄牙经理,没有对我抱有偏见,而是真诚地问我:

“Echo,接下来我们一起努力,看看我能如何帮助你成长?”

想起这句话,我至今仍深受感动。半年后,我一飞冲天。

他告诉了我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如果你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那么,你尝试回答另一个问题:

你不喜欢什么?

我由此逐渐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项目,并取得了成绩。

如今,我所有全新的尝试,在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和“结果不理想”,让我再次想起这句话,并感受到新的力量——

当你的战略和方向不清晰时,哪怕你先弄明白“不做什么”,都是一种巨大的进步。而后,你要逐渐找到自己——你应该做什么!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