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ckiness 意指网站将访问者留住并使其在本网站停留时间较长的能力,其源于 web site stickiness,类似于蜘蛛网困住被捕获动物的那种能力。
初粘性、持粘性、强粘性。
初粘性的关键在于能否精准把握用户的需求点,不管是痛点、痒点还是爽点,如果无法捕捉到,用户就难以产生初始的兴趣,也就缺乏起码的好感。
当用户产生好感后,持粘性则体现在能够让用户持续使用,并逐渐形成习惯。这既需要对产品进行持续的体验优化,又需要不断地触发用户使用,甚至让用户“上瘾”。
强粘性更多地体现了用户的忠诚度。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即便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甚至产品体验有所下滑,用户仍坚持使用,这就表明产品的强粘性较高。当然,用户不离开或许是不愿离开,也可能是懒得离开或者无法离开,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便是产品的护城河,使得竞品难以超越。
三种用户粘性的测量
初粘性、持粘性、强粘性并非等同于初期存留、中期存留和长期存留。初粘性与初期存留相似,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侧重于产品对新用户特别是目标用户的吸引力,而后者关注的是新用户的行为本身。正因如此,后者能够作为前者的衡量指标。持粘性和中期存留的差异较大,所谓中期存留,其实质上分析的对象依然是某段时间内产生的新用户,只是考察的时间段更长。而持粘性考察的对象则是老用户或者成熟用户,也就是已经对产品产生好感的用户,他们在持续使用产品方面的表现。最后,强粘性与长期存留所代表的完全是两种概念,强粘性代表了产品对用户的吸引力,是一种壁垒和防护。而长期存留只是强粘性的一种表现,用户忠诚度更能反映强粘性。
三种用户粘性指标的应用及提升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关注用户的次日、七日和次月存留,以此来评估产品对用户的吸引力或者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但假如一款 APP 的次日和次月存留率都很低,我们能否就此认定是产品本身存在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可能是渠道的问题,引入的用户并非目标用户,从而导致存留率低下。此时,除了初粘性,持粘性更能表明产品本身是否达到 PMF 点。
反之,初粘性和持粘性高,产品经理就能安枕无忧了吗?君不见,滴滴费尽周折,以为能够在出行市场称霸,没想到美团的一个优惠政策就让大批司机和用户倒戈相向。强粘性才是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提升初粘性的策略主要是缩短用户体验产品核心价值的路径,迅速抓住用户的需求点,具体包括通过路径分析找出卡点、利用漏斗分析找到流失环节、进行相关分析找到魔法数字或促进因素。提升持粘性的方法就是目前我们常用的提升存留的手段,比如增加高频场景、拓展新场景、触发(各种通知)、实施激励政策等。提升强粘性的常见方法就是增加用户离开的成本,例如建立社交关系、设置会员、积分、充值以及其他强关系等。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