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小红书赚钱的5大途径

**标题:小红书赚钱门道:巨头财经梳理的5条路径及商业化之外的思考**

在小红书查攻略不仅时髦,更是一门可量化的好生意。

“我在小红书接单修图,3元一张,P到眼花”;“我做读书博主,月入过万”;“遭遇关店、流量下降后,我在小红书找到出路,月赚百万”……

从开酒馆、卤大肠,到算命占卜、做劝分的情感咨询师,再到卖NFT、晒大厂、教人用ChatGPT……在小红书,任何你能想到或想不到的小生意,都有做大的潜力。

巨头财经试图帮你摸清小红书赚钱的5条门路。

01. 紧跟流行趋势

小红书发布的行业月报已成为众多品牌和达人的“透题书”,尤其是细分品类的热门搜索词,更是重点研究对象。

人们似乎有一个共识:依照热门词汇写笔记做营销,提前规划下个月的营销计划与卖点调整,能事半功倍。

与其发100篇美妆日记,不如搞清“还债式护肤、彩妆工程师、妆容角色化……”等其中一个趋势,写好一篇爆文。同理,与其研究品牌功能卖点,不如紧贴热点推出周边产品。

仅5000多粉丝的@12xx文艺研究所,借citywalk热点,卖出上千单广州人文景点创意魔方。去年露营风盛行时,@爱折腾的恩哲妈在两三个月内售出近2万件露营产品。

当“露营+”成为户外活动入口,飞盘、路亚钓等项目也持续火热。如今,小红书的潮流地图已满是早C晚A、围炉煮茶、Citywalk、Urbancore等关键词。

这些热门词汇,大多最初由用户带着原生生活消费需求在小红书平台讨论而成,经用户自发传播、平台策略性造势引流,成为符合当下消费需求的新现象。

02. 专注垂类差异

人的记忆力有限,保持内容垂直更易明确自身定位,让他人有理由关注你。

做垂直内容已是共识,当下仍有可为之处在于,如何在垂直基础上挖掘细分需求以实现差异化。

无论是做普通的耳饰袜子,还是第三配饰(如电子书封皮、手机壳等),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需求,就必须在款式、材质、颜色、风格等方面不断创新迭代。

在快消品时代,常见做法是紧跟潮流趋势。若知晓“夏天多巴胺,秋天美拉德”,做配饰时自然会参考牛排色系颜色。

若能最快了解当下流行的丝绒和亚克力材质,像@INGER一样,不到2000粉丝也能让店铺有近5万收入。

若想打造品牌,则需采用更高级的策略。如袜子品牌Happy Socks,聚焦热爱摇滚、音乐、艺术的人群,确定他们需要夸张、大胆、富有创意的配饰展示个性后,打造出“快乐彩色的袜子”。

如果理想是小而美,像@十一谧做意识流耳饰,也能收获2.5万粉丝,店铺收入近10万。

这让我想起一个比喻:专攻垂直领域就像蓝凤凰带领的五仙教,虽无致命绝招,但招式阴柔缠绵、出其不意,常给人惊喜。

03. 发展兴趣爱好

小红书上有技能专长的人很受欢迎,如宠物发型师、手账制作者、平面设计师等博主都有发展空间,就连咕卡这种比手账更小众的手艺,也能吸引众多手工爱好者。

@茉雪和妈妈PK做咕卡,@钱小妹分享和姐妹的咕卡日常。“咕”源于韩文“装饰”,指为卡片贴装饰物美化卡片。

小朋友把咕卡当课后玩具,更多年轻人靠咕卡解压,撕贴纸的声音像“马杀鸡”一样舒缓神经。火漆、贴纸、盘串、流麻、养芒狗等活动也有同样放松功效。

透过小红书能看到很多带着情绪的人,他们通过尝试新兴趣爱好,更大胆地追求美、享受生活、对抗琐碎。

自称还在修炼技术的火漆er@肉松奈奈可,从去年3月开始以图片展示火漆作品,发了100多篇帖子,目前在平台积累近600粉丝,获6万个赞。

她开设了自己的店铺,虽销量未体现,但从置顶笔记800多条留言能感受到,只要投入真实生活,挖掘其中可能性,就会发现生活可以很有趣;只要勤于思考自省,就能逐渐明白什么事能带来更高收入、自我价值和ROI。

04. 聚焦普通个体

小红书在直播带货领域形成了独特风格。

如同抖音的“兴趣电商”、快手的“信任电商”,小红书的“买手电商”与其社区氛围和用户群体相契合。

小红书关注每个普通个体,不提供过度恭维的服务,而是用真诚、热爱和审美抵御流量焦虑,避免情绪消耗导致的职业倦怠等问题。

任何热爱生活的普通创作者都可能成为小红书买手。

例如@杨三一,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曾是播音老师,失业后在小红书创业。今年3月还是普通用户的她开始尝试做穿搭,短短一个月突破千粉并开始直播卖衣服。

每个普通个体都应有机会在舞台上发光。

Lili Time·巷子咖啡店每个周末为特殊群体预留表演空间,这是其最大价值;小红书设计师@SHAW.SHAW.为他们打造无障碍公共卫生间曾是最紧要之事。

小红书上类似的情义还有很多。“白熊小超市”在小红书记录“今天亏了”的营业心得,起初网友默默围观偶尔安慰,随着赤字增加,网友开始担心并出谋划策,最终在数百名热心网友帮助下,这家濒临倒闭的县城小卖部重焕生机。

05. 调和认知偏差

小红书用户整体较年轻,主要是18 – 34岁的大城市女性。

但近两年,随着影响力扩大,人群覆盖更广,涌现出新势力。

从皮肤管理到美容美发,从尝试靓丽穿搭到瘦身纹绣,“精致男孩”也有了养成之路。

不到1000粉丝的@酷男笔记,通过销售一款折后58元的男士遮瑕棒,收入近2万。

男性用户有自己的内容消费逻辑,来小红书是为解决诸如“七夕送女友什么礼物、周末去哪玩、家里怎么装修、奶爸辅食菜谱教程”等问题。

小红书逐渐边缘化泛化,不仅男性用户,一些中老年人群也带着岁月静好式社交语言涌入。

51岁的“酷妈”每天分享健身日常,68岁的“秋姐”热衷分享瑜伽和穿搭,80多岁的@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在穿搭、健身、护肤方面出了大量爆文。

还有LGBT相关的性别与取向探讨、无性别主义、无性别穿搭等争论。

时尚博主@Duolipa提到,无性别穿搭是伪命题,保持思考可能性、不搞标准答案才是关键。

06. 巨头财经的思考:商业化之外的可能性

流行趋势背后是用户的迫切需求,普通人帮助普通人是小红书的内核。

旧物改造、露营、返乡创业等名词在小红书有准确释义和表现形式,除了无性别主义,还有零解构主义、Cristóbal method、羽毛蕾丝工艺等分享。

wabisabi、Grunge、Geek chic等专业词汇,甚至抽象的“氛围感”也会被严肃记录分享。

用户在此讨论、碰撞,带来找搭子、特种兵旅行、做家宴、Stooping等有趣生活方式,进而成为社会现象。

小红书被誉为堪比百科全书,真正的壁垒是构建起的独特“社区氛围”,让海量用户能吐露心声、表达喜好。

相关数据显示,小红书月活用户2.6亿,超6900万内容分享者,UGC内容占比超90%,60%用户有主动搜索习惯,社区日均搜索量近3亿次。

这里少有争执戾气,大家更愿用陈述句表达,与其他活跃社区相比,小红书更像街坊邻居交流日常之处,连30%的男性用户都很友好。

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小红书是极端女权和传统女性的调和场。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小红书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我们不是准确无误的数据,也不是完美机器人。人的独特在于有可塑性。人之所以为人,是即便有基本限定,仍能看到其中的可能性。

主笔:叶子 文章架构师:毛自聪

公众号:巨头财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