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小红书店铺出不了货?

不少跑小红书电商的朋友反馈,自己每天坚持日更10篇笔记,一个月了还没出单,就怀疑小红书电商是不是做不了了。

我会说先别急,来看两个案例:

其一,某公司运营小红书时,为提高引流效率,领导要求小编每篇文章都发产品广告。

其二,另一个公司运营小红书,要求小编每天发有趣内容以获取粉丝支持,像盼盼、洁柔、扫描全能王这些品牌就是如此。

以上两个案例,你更爱看哪个的内容呢?

除了公司品牌账号,做小红书店铺也是一样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每天更新的全是没什么价值的硬广,靠数量取胜,一天更新十几篇。

第二种情况,每天的内容很有趣,容易引发粉丝支持,但一天只能做到日更1篇。

这两个案例,你觉得哪个更容易有数据产出呢?大概都会觉得是第二种情况吧?

那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热衷于第一种呢?都喜欢大量堆砌硬广?

一、平台的变化

一种内容营销方法是否有效以及为何有效,与内容发布的平台密切相关。

在平台红利期,不论发什么内容都有推荐,也有人看。

但红利期过后,再用这种方法,消费者就不会买账了。

1. 平台红利

小红书刚开始大力推广电商时,商家入驻率不高,带商品链接的内容不多,平台的推荐流量就比较大。

而且当时的用户比较容易接受“被动选择”,看到什么就买什么。

在品牌入驻率低的时候,品牌即使发布低质量的内容,用户虽不一定认可,但能够接受,平台也不会限流。

这是平台的优势,大量发布内容,每篇都有曝光机会,以量取胜是一种低成本的营销方式。

2. 红利消失

现在品牌和商家入驻越来越多,带产品的内容也日益增多,用户可选择的内容和账号太多了。

面对满屏的产品笔记,用户不再接受“被动选择”,而是更倾向于“主动选择”。

用户更需要对自己有用,或者比较有意思、有价值的账号内容。

由于内容增多,平台分配给每个内容的流量就变少了,互动不佳的账号初始曝光量也越来越低。

现在的小红书已没什么红利了,大量堆砌无意义的内容是没有机会脱颖而出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内容获得流量,把货卖出去呢?

二、告别战略上的懒惰

“别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更新得多只能表明你很勤奋,但勤奋并非最佳策略。

1. 找到你的“萝卜”

如果你追逐一只兔子,你们的距离会因为你勤奋追赶而缩短吗?

好的策略是不是应该先用胡萝卜吸引兔子别走,然后你再慢慢靠近呢?

同样,要获得用户喜爱,不能只靠单纯增加曝光量。

还要设法利用“萝卜”,让用户喜欢上你的品牌,让他们为你带来更多用户,助你占领市场。

小红书电商属于“内容电商”,一切行为都靠“内容”驱动,你的“萝卜”就是内容。

2. 内容电商的特点

货找人。

小红书90%的流量来自平台推荐。

如果你的内容互动性好,平台就会推送给更多人。

而且如果晒单有礼、商品合作和主理人矩阵营销做得好,平台上的优质笔记数量就会增多,也能获得更多曝光。

单独评估。

在小红书,往往是通过平台推荐笔记内容才看到商品的,吸引你的可能就是笔记内容本身。

例如笔记涉及的产品用法、使用场景以及你的“人设”。

在笔记内容营造的场景中,用户只能了解到你的产品,此时他们的消费相对感性,可能因为笔记内容刚好满足需求、符合审美就会买单。

为了更好理解“单独评估”,我拿淘宝的内容做个对比。

左边1、2是小红书,右边1是淘宝。

淘宝属于“联合评估”,即搜索某个产品时,映入眼帘的是同一产品的不同商家。

“联合评估”的缺点是,消费者会比较价格、特点、优势、销量等。

在小红书笔记中,用户只能看到这一个产品。所以成交的重点不在于产品比别人便宜多少,也不在于优点有多好。

而是产品的使用场景是否满足用户需求?产品颜值是否符合用户审美?内容的“人设”能否获得用户支持?

所以,精心打磨每一篇内容,比盲目发10篇低质量内容更容易实现转化。

三、打造品牌认知

再看两个案例:

其一,一个在货源、价格方面有很大优势的人开的饰品店,发布内容时直接在价格上碾压同行。

其二,一个有着“饰品设计师”身份、发布内容带有创业故事的博主开的饰品店。

哪一个更适合小红书呢?

一个优势在企业内部,一个优势在消费者认知中。

在消费者认知中站稳脚跟,才能影响他人的主动选择。

不一定哪个卖得更好,但第二个更适合小红书。因为既能产出符合小红书的优质内容,又能让用户为“人设”买单。

不同品牌在人设选择上很难都采用第二种方式,有些在货源、价格上没有特别优势。

所以很多企业运营账号时喜欢大量发布抽奖笔记来获取曝光和关注。

但这只是获得了用户的关注行为,并没有走进粉丝内心,他们仍然不喜欢看这个账号,点赞关注只是为了中奖。

这时可以采用一些“曲线救国”的方式,利用技巧让用户喜欢上这个品牌。

例如玩官方梗、发布有趣内容、采用公司员工人设、发布日常段子、吐槽公司内容来获取用户喜爱。

总结

小红书平台基本没红利了,要在小红书卖好产品,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要在每篇笔记上下功夫。

如果不会做内容,就把内容的使用场景和解决的痛点以笔记形式展示出来。

人设要在消费者认知中留下烙印,才能成为“kol”,进而影响他人主动选择你的产品。

作者:叁斤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