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清楚,不管是竞价推广,还是信息流推广,转化主要由流量、承载、转化这三个要素决定。只有把这三个方面都处理好,转化效果才能无可匹敌。今天,小编先从流量这个要素为大家进行分享:
怎样增强百度信息流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信息流用户主要存在两个显著特点:
1. 兴趣清晰,但诉求模糊。
2. 拥有众多兴趣标签,且这些标签互不冲突。
这是什么意思呢?
打个比方,信息流就像由各种口味的糖组成,没人能提前知晓下一颗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
所以用户一直在寻觅,寻找那颗自己最感兴趣的糖。
信息流广告也是同样的道理。(用户不确定哪颗糖是自己想吃的)
那么当流量不太理想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思考:
1. 定向的精准程度:这是用户喜欢的糖吗?
2. 定向的有效程度:用户会相信我的糖是他喜欢的口味吗?
提升定向的精准度
简单来说,就是要提高获取流量的精准程度。(保证这则广告是用户想吃的糖)
通常情况下,在信息流的环境中,用户往往没有特别明确的诉求,因此,我们不能依靠需求标签来提升定向的精准度,而是要依靠兴趣标签。
但是一个兴趣标签可能被多个用户拥有,而且每个用户对于兴趣标签的需求强烈程度不一样。
我们要怎样确保这颗糖是他最想吃的?也就是让广告与用户的需求高度匹配、高度契合。
01 兴趣+基础定向
假设,有个汽车贴膜的广告主,准备投放信息流,毫无疑问会把拥有“汽车”这个兴趣标签的人群作为主要投放对象。
但效果不佳。为什么呢?
因为用户喜欢车,不意味着有车,更不意味着愿意花高价为车贴膜。
所以,仅仅依靠兴趣这一个标签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用户的消费水平等因素。
那么,在投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兴趣定向的基础上,按照产品受众人群的属性进一步定向,细分流量,让其更加精准。
02 兴趣和行为定向
假设某个吸尘器的广告主,准备投放信息流。于是,他依据“吸尘器打扫毛毯更干净”这个逻辑,锁定近期购买过毛毯的用户进行投放,
但效果不好。为什么?
因为用户购买毛毯可能只是因为好看或者便宜,那么就不会因此花费大约 2k 再买一个吸尘器。
所以,我们可以在兴趣定向的基础上,借助大数据对用户行为进行精确分类,进一步划分人群,提高精准度。
以投放“吸尘器”为例,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到近期购买过智能家电的用户(买过智能家电意味着能够并且愿意购买这类产品),甚至了解他们购买的价格和款式,通过对用户近期行为的定向来实现流量的精准度。
提高定向的有效性
在满足了流量的精准度之后,我们需要考虑流量的有效性。
有时候转化效果差,恰恰是因为定向的有效性低。
举个例子
嵌入式工程师培训,0 基础也可入学,入学期间免费提供食宿!
工资低的注意了!4 个月学会这个 IT 技能,月薪轻松过万!
上述这两条文案,你认为哪条的点击率高、转化效果好?
也许你会猜是第二条,事实也确实如此。但原因是什么呢?
实际上,在信息流的环境中,用户不是被需求驱动的,而是被兴趣驱动。
第一条,清晰地介绍了自身的服务,试图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第二条,通过锁定用户(限定特定人群),利用好奇心吸引用户点击,极大程度地排除了一部分无效流量。
用户在信息流的浏览环境中,他的所有行为都是无意识、无需求的,只会点击那些与自身相关以及符合人性的创意。
而且,在信息流这个信息繁杂的环境中,用户的注意力是不集中的,行为也比较随意。此时用户只是关注那些与自身相关且感兴趣的信息,而通过锁定用户,不仅能够筛选部分流量,还能够让用户在随意的行为中,大幅获取用户的注意力。
那么,我们在撰写创意的时候就要满足这两点,即:
有效的创意=锁定用户+符合人性
案例赏析:
中小学家长注意:新东方暑期直播课,每科仅需 20 元。(通过限定中小学家长用户,让点击的流量更具针对性)
每天空出半小时,告别死工资(限定那些不甘心现状的人)
秃顶福音来了,用这个告别头发稀疏的尴尬(限定秃顶人群)
邯郸一小公司利润翻了 6 倍?竟然是用了它!(限定公司性质)
在信息流推广中,用户是被动接收广告,而且不会主动产生任何需求。
那么在获取流量方面,我们要将定向和创意相结合。利用精准定向,让流量变得精准;然后再通过限定条件,促使真正感兴趣的用户点击。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