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怎样出色地完成 App 渠道推广,App 渠道推广的有效方式

APP 渠道推广涵盖三个关键阶段:推广策略规划、执行推进以及效果回溯。那么,如何在每个阶段都做到尽善尽美呢?

2014 年,ASO 开始崭露头角,历经榜单排名 1.0、热门搜索 2.0 时代,直至当下成本居高的 3.0 阶段。

2015 年,广点通、UC、今日头条等信息流广告全面兴起。

2016 和 2017 年,伴随手机品牌效应的增强,应用商店成功实现弯道超车。

2018 年,“双微一抖”等头部平台持续释放出巨大的流量红利。

图片[1]-怎样出色地完成 App 渠道推广,App 渠道推广的有效方式-精准获客

近年来,变幻莫测的互联网市场催生出众多推广渠道,在此总结出一套相对完备的 App 推广攻略。倘若您的产品和企业亟待拓展,不妨静心研读。

App 渠道推广的三个关键阶段

如何才能将渠道推广做得出色?这需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的循环往复:

推广策略 – 执行落实 – 效果回溯。

推广策略的制定是基于明确产品定位,综合考量成本、市场、目标人群等要素,挑选出最契合自身的渠道推广组合,进而策划推广方案。

执行落实时要熟知各个渠道的规则,除全力覆盖免费渠道外,对于其他渠道需量力而行,将精力与时间投入到收益更为显著的地方。

效果回溯在推广环节中最为重要,在渠道推广启动后,需对推广效果展开实时监测,通过数字化监测评估推广方案的实际成效,回到初始阶段优化方案,再开启下一轮推广。

图片[2]-怎样出色地完成 App 渠道推广,App 渠道推广的有效方式-精准获客

如何规划推广策略

依据产品的定位与特性差异,要选取最适宜自身的推广策略组合。诸如地铁广告、电视广告、新闻报道、扫码赠礼、网络联盟、话题营销、名人推荐等,并非孤立开展的宣传形式,而是市场推广策略组合中的一部分,多个维度的推广相互叠加往往能产生 1 + 1 大于 2 的效果。

通常来讲,在短时间内进行高频次的推广冲击最为有效。例如,一人在驾车途中看到 LED 大屏幕上的广告,因正在驾驶未能当即下载,但已留下初步印象;几日之后,在上班乘坐的电梯中再次看到该广告,由于未连接 Wi-Fi 而未下载,却已成为潜在用户;晚上在家用手机刷微博时,广告再度出现,此时连接着网络且正在玩手机,微博广告上又设有便捷的下载入口,于是顺势下载并成功转化为用户。

推广的转化效果并非一蹴而就,多个节点的组合覆盖效率最高,用户恰似傲娇的诸葛亮,往往需要三顾茅庐才愿“出山”。推广策略要契合用户的行为逻辑,做好营销定位与市场调研,多维度打通线上线下联合渠道,方能使推广传播达成最大化的延伸、互补与重复效应。

有哪些推广渠道可供选择

并非所有成功的方案都适宜照搬,需依据自身产品定位来选取渠道并制定方案,那么具体有哪些渠道值得参考呢?细细说来有数十种主流方式,这里进行了分类,挑拣出一些当前较为有效的方法以供借鉴。

(1)上架应用商店推广

各大应用商店和下载站是用户获取 App 下载的主要场所,几乎所有的下载量都源自这些分发渠道,除了安装包下载。无论渠道规模大小,都应首先全面覆盖这些商店和下载站,同时也可争取一些免费资源,但多数情况下仍需依靠烧钱进行 ASO 优化。

手机厂商应用商店:如今像苹果、华为、小米、OPPO 等手机厂商均设有自家的应用商店,这些手机自带的商店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 App 的推荐机制,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可作为主要推广渠道,需每日关注下载频率,投入最多资源,并优先争取首发推荐位置。

第三方应用市场:例如应用宝、豌豆荚、百度手机助手、360 手机助手等,存在于各大手机品牌中,市场占有率较高,可作为 App 推广获客的次要渠道,其中像腾讯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这类有大平台引流的,也可作为主要推广渠道。

手机软件下载站:如 PC6 下载站、嗨客软件站、友情手机站等,可作为 App 推广获客的常规渠道,只需确保用户在此能够搜索到即可,鉴于这些网站的访问量相对较低,无需投入过多精力,但最好全面覆盖。

快应用:倘若您的产品偏向应用类,可考虑上架安卓的快应用。去年 9 家国内厂商联合打造的快应用虽未一举成名,但只要手机厂商持续发力,未来仍具潜力。

(2)网盟类推广

积分墙:在一个应用内展示各类任务(如要求下载、注册、安装等),用户在嵌入积分制的页面内完成任务可获取虚拟货币奖励。按照 CPA(每行动成本)计费,只要用户完成相应任务,开发者即可获得分成收益,此方法效果不错但用户留存效果并非特别理想。

插屏广告:又称插播广告,在使用 App 或小程序时因动作触发全屏/半屏弹出或嵌入,通常在应用开启、暂停、退出时以半屏或全屏形式弹出,在手机游戏领域常被采用,点击率、转化率、用户活跃度表现均较为出色。

网盟&代理:属于买量的一种形式,若按 CPA 结算,需把握三点:素材、定向、价格,最好能与对方约定一个 KPI 指标,例如 7 日留存不低于多少,或是 24 小时购物率不低于多少等,如此可保障用户质量,但也要警惕广告商数据造假。

刷榜推广:这种推广属于非正规手段,然而在国内颇受欢迎。由于 iOS 系统的封闭性,绝大多数苹果手机用户会通过 App Store 下载 App,安卓用户如今也逐渐习惯使用应用市场。若您的 App 能刷至应用市场前列,无疑能获得更多曝光度和真实下载量。但近年来应用商店监管愈发严格,刷榜成本不断攀升,不建议过多采用非正规手段进行推广。

换量引流:可以与自身规模相当、用户质量相近的 App 交换资源,例如在应用市场、微信公众号、App 等平台相互导流,主要合作形式包括信息共享、活动合作、焦点图推荐、内容合作等,但要提前认真调研,尽量避免与竞争对手撞车。

(3)新媒体运营

当下互联网新媒体依旧竞争激烈,通过新媒体运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已成各大企业的常用手段,利用新媒体推广 App 有以下几类可供参考:

品牌基础推广:在百度、360、搜狗等搜索渠道创建百科或品牌词条,这些操作越早进行越好,是树立品牌形象的基础之举。而后在百度知道、搜搜问答、新浪爱问、知乎等问答平台设置问答,提升品牌热度。

微信、微博、抖音:微信依然是移动互联网的最大流量入口,微博热度不减,抖音作为后起之秀占据了国民大量时间。可通过运营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开展微博话题营销和 KOL 推广、制作抖音创意视频等,借助“双微一抖”的流量红利实现品牌营销,同时,开发服务号、小程序等也可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行业垂直网站/贴吧:依据自身所处行业,进行针对性的精准运营,可前往携程旅游、汽车之家、安居客、辣妈帮等与自身品牌定位相关的论坛网站或百度贴吧推广,这些垂直平台的用户质量较高,营销价值大,但也最为挑剔,最好撰写一些原创经验帖以及互动营销帖,灵活运用发帖、置顶、顶贴等方式引发话题和流量。

知乎,企鹅号,百家号,头条号等:这些公共网站和自媒体也有一定的曝光度,撰写一些引导用户下载的软文,或许某篇文章能迎合热点、话题度高或者收录率高,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群运营:微信群、QQ 群、豆瓣小组等。社交群的用户标签清晰,是目标用户聚集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对广告极为抵触,因此要与群内成员打成一片,或者与群主建立深度合作,适当植入品牌,将推广思路下沉,拉近与潜在用户的距离,提升知名度。

(4)线上广告

搜索渠道:搜索引擎推广即关键字竞价广告,若您购买了关键词,当用户搜索该关键词时,您的广告将优先展示。主要分为 SEM 和 SEO,通过付费购买信息、研究搜索引擎的排序和推荐规则等,尽可能使自己的网页符合搜索引擎规定,让排名展示更靠前。做得好则展示度高,访问的流量也都是有需求、相对精准的潜在用户,因此值得优先投入精力。

信息流广告:广点通、今日头条、网易新闻、新浪扶翼等。信息流广告位于社交媒体用户的好友动态、或者资讯媒体和视听媒体内容流中。信息流广告的形式有图片、图文、视频等,特点是由算法推荐、原生体验,可通过标签进行定向投放。计费方式有 CPM – 按千次曝光计费、CPC – 按点击计费、CPA – 按行动计费和 CPS – 按销售额计费。

网络媒体广告:门户媒体有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网易网等;垂直媒体有虎嗅网、36 氪、创业邦等;视频媒体有优酷、爱奇艺、搜狐等。由这些平台发布或报道的视频、文章或广告,在网络平台上更易产生影响力,是中小企业宣传品牌实力的较好手段。

导航广告:hao123、360 导航、搜狗导航、2345 导航、UC 导航等。当然,广告位置越好,价格越贵,这种方法引流效果不错,但转化率一般。

KOL 营销:指关键意见领袖,通常为行业内有话语权的人士,如专家、网红、明星等。KOL 被视为一种较新的营销方式,发挥了社交媒体在覆盖面和影响力方面的优势。KOL 的粉丝黏性强,对其价值观高度认同,所以 KOL 的推荐、分享、转发等,都带有一定影响力,但也要注意把控尺度,如今用户都较为精明。适用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

(5)线下广告

传统媒体广告:电视、电台、报纸、杂志并称传统四大媒体。此类推广的优势在于相较网络广告更具权威性、可信度更高,能覆盖到具有一定知识层次的主流人群,且投放相对精准,主要依据产品特性选择广告渠道,如央视、卫视的访谈、公益、赞助;财经、汽车杂志的广告位;汽车 FM、音乐 FM 的广告时段等。

户外广告:地铁、公交车、公交车站、电梯、城市广告牌等。优点是曝光度高,分众效应显著,如写字楼的电梯广告能有效覆盖白领人士;机场能覆盖到高端商务人士或旅游爱好者。

地推推广:摆摊、发传单、上门推销等传统地推形式依然有效,随着 O2O 的兴起,众多结合互联网的地推形式也开始流行,近年来像快闪、网红直播、路演等新兴形式效果也甚佳。当下线上推广成本渐高,假量增多,回归原始的地推推广不失为一个良好选择,其特点是获取的用户质量相对较高,适合早期培育种子用户。

异业合作推广:此模式具体包含线下互推、线上合作、品牌联合等。比如与美宜佳、麦当劳等线下店面合作,扫码关注或下载注册,就能在店内领取消费福利,能有效将线下资源引流过来;线上如饿了么与滴滴的合作,双方用户属性重合,且无业务冲突,通过互送优惠券等形式相互导流。但要注意在操作过程中培养用户亲密度,防止新用户领取完奖励就卸载。

如何进行效果回溯

效果回溯指对推广环节的效果进行数字化统计,以此总结经验,周期性改进推广策略,使推广效果逐次提升。

具体在技术层面,无非是实现对 App 渠道来源的追踪。由于 Android 应用市场众多,且不提供数据统计,通常采用打渠道安装包的方式来实现追踪,即不同渠道使用不同的渠道标识打渠道包来识别,当用户通过该渠道下载 App 后,运营人员就能在后台查看相关下载数据。

iOS 则因苹果生态的封闭性,常规打包在此行不通,往往需要借助马甲包、IDFA 等方式来统计多个渠道的数据。

这些常规操作均可达成渠道来源追踪的效果,但缺点也较为明显:

Android 和 iOS 的渠道数据被分开处理,信息整合易出错;

Android 若依据多个维度投放多个渠道,需要人工多次打包,效率低下,且存在抓包风险;

iOS 限制诸多,难以实现多渠道统计。

这些并非最优解决方案,特别是对于初创公司或产品,在各方面尚不完善却又想抓住机遇尽快推广试水,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运用第三方渠道统计工具 openinstall 的免打包多渠道统计服务,采用渠道链接替代渠道包即可解决上述问题。

接下来,可通过筛选相关数据指标,分析多条渠道的整体推广效果以及单个渠道的推广质量,从而合理改进推广方案。

具体到数据分析方法,通常存在两个方向:

依据渠道来源计算平均获客成本以及获客价值最高的渠道,然后集中资源加大投入;

依据用户属性设立标签,如地域、性别、职业、年龄、收入等,寻找最适宜的投放渠道。

此外,数据分析时还应强化对每一个获客环节的优化,监测渠道推广中每个环节的流失率和转化率,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加以改进,优化用户体验,降低拉新门槛。如此方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最佳推广策略。

总结

推广渠道丰富多样,推广人员需尽可能熟悉每个传播渠道的效益,将多个维度相互关联,结合实践进行分析,改进推广策略,多思考多拓展,长期积累方能取得成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