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营销领域,关键要点在于消费者的注意力。

一、营销为何会失效?

通常,在物料正式推出之前,我们会邀请一些人进行测试。

测试期间没发现问题,大家都认为需求抓得准,能产生共鸣,会购买或下载。然而,真正推出后效果却不佳,这究竟是何原因?

原因在于,测试时受试者是主动且完整地查看了内容,但在实际推出时,消费者可能压根没留意到您的内容,甚至根本就没看到。

图片[1]-在企业营销领域,关键要点在于消费者的注意力。-精准获客

让我们回顾一下消费者决策模型:

AIDMA:A(注意)I(兴趣)D(欲望)M(记忆)A(行动)

AISAS:A(注意)I(兴趣)S(搜索)A(购买)S(分享)

这两个理论,想必大家都屡见不鲜。从 1898 年刘易斯提出的 AIDMA 到 2005 年电通提出的 AISAS,链路上始终不变的是:【Attention(注意)】和【Interest(兴趣)】。没错,满足这两点是您与消费者开启沟通的先决条件。

回想一下,当您的母亲唠叨时,您是不是毫无兴趣,完全不想理会,真正做到了左耳进右耳出。

所以,要想营销不失效,首要的一步便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对于品牌而言,用户心智是必争的资源;对于营销来说,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样是必争的资源。可以说,这是营销的关键所在,抓不住注意力,一切都无从谈起。

二、消费者的注意力都在哪里?

当下,要在喧闹繁杂的环境中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与其建立有效的沟通连接,是极为困难的。我们先来探究一下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致使我们难以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

从最基本的逻辑出发,在与受众沟通的过程中,从物理层面必然存在三个要素:沟通场景(消费者接收信息时的具体情境)、媒介载体(承载营销内容的媒介形式)、沟通内容(具体的营销内容详情)。下面我们围绕这三个要素来分析问题所在。

1. 【场景】目的相悖:干扰受众当下目标,引发受众无感

先简单阐释一下场景的定义,场景即:某个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正在想或正在做某事。不必过于纠结这个定义,大致理解即可。

很多时候,营销内容的出现与消费者当前场景下的目标相互矛盾或者毫无关联,消费者往往会选择忽略。即便注意到了,也很难对您的广告产生兴趣。比如:我匆忙赶地铁去上班,就不会留意地铁通道两侧的广告;我着急解锁共享单车,您却给我弹出个分享裂变的窗口,我会瞬间关闭;我上微博是为了吃瓜,结果开屏出现理财广告,我会直接略过等等。

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最近双十一期间,微博开屏常常被双十一广告占据,就有这样的吐槽:“我打开微博可不是为了看淘宝”,这是非常典型的目的相悖,打断了受众在当下场景中的目标,从而引起反感。

2. 【媒介】媒介被忽视:媒介遭消费者忽略,触达失去效果

媒介被忽视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讲,即使投放的媒介精准地触达了目标受众,但还是被受众忽略了。比如:去公司上班,到了公司楼下,您戴着耳机,刷着微博,排队等电梯,此时您很难留意到电梯广告在讲什么;您和朋友在逛商场,喝着喜茶,聊着天,您也很难注意到商场 LED 大屏的广告等等。

现今,媒介的选择呈爆炸式增长,消费者的媒介触点不计其数,但消费者的注意力却是有限的。每个媒介所能分配到的时间都很有限,想要精准触达已然不易,在许多场景中,不少媒介还会被消费者忽略。

3. 【内容】内容麻木:见多识广,缺乏新鲜感难以激发兴趣

当下内容爆炸:

每天接收的信息多到看不完;

在各种标题党和公众号的“教育”下,消费者对内容产生兴趣的阈值已经相当高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容想要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激发受众的兴趣并让受众记住,确实非常困难。

三、注意力稀缺,营销怎样破局?

不难发现,上述三个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我们无法改变,只能通过调整自身的传播策略,设法在这样的环境中优化营销方案。

一般而言,在思考传播策略时,必然会考虑:媒介策略、内容策略。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进行调整。

1、媒介策略

整合营销抛开链路整合的部分,强调的是多触点共同发声,如此力量最大。在媒介选择方面,道理相同,我们要针对同一群人采用多个媒介触点,使曝光机会最大化。

进行多触点包围,实现高频高密度覆盖。

媒介触点被忽略难以避免,那我们不妨尝试多触点包围,让消费者在生活中的各种媒介触点都能看到,通过高频高密度的触达,使消费者难以忽视。例如:瓜子二手车大力投放的那段时间,您是不是会发现,乘坐公交车时有候车厅广告、到公司有电梯广告、下班回家小区电梯里又有、睡前看视频时还有贴片广告等等,在短时间内高密度地出现在您的生活中,您很难不留意到。瑞幸咖啡也是如此,微信朋友圈 LBS+分众电梯广告+门店,密集高频的触达,您总会注意到。

我们常说量变会引起质变,我觉得这就算一个例子,虽然方法简单粗暴但效果显著。我们在进行广告投放时,常常会贪心,想要覆盖更多的人群,其实量不到位,连一点水花也溅不起来。我第一次投放线下广告时就犯了这个错误,资金不多还想打造全国影响力,结果白白交了学费。

当然,不可否认这种方式很费钱。首先,建议前期先进行小范围测试,先确保您的内容和方法是有效的,切勿一次性全部投入。其次,如果预算不充裕,不建议涉足线下广告(仅个人观点),线下广告的媒介环境复杂,有太多事物会分散消费者的注意力,而线上广告,至少消费者的注意力被限定在手机屏幕里,即便对您不感兴趣,也总能瞄到您。

除了媒介,我们再来看看在内容方面,可以如何调整。

2、内容策略

既然消费者的注意力有限,在内容方面,我们从两个方向思考:

提升内容的吸引力:最大程度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提升信息传达效率:充分利用好用户每一秒的注意力。

如何提升内容的吸引力?

1)内容“与我相关”和“有冲突感”:给予受众强烈的刺激

如何迅速吸引一个人的注意力?一是叫他的名字,二是让他受到强烈的刺激(比如:安静的教室里,突然大喊一嗓子)。

“与我相关”这点很好理解,也被广泛运用,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关注与自身相关的事物,不然怎会有“你关心的,才是头条”,各种平台让人沉迷;也是因为都围绕着与您有关、您感兴趣的内容为您推荐,我们做营销时通常都会朝这个方向努力,在此不多赘述。

“有冲突感”实际上是让消费者感受到强烈刺激的一种方式,营造冲突感有两种方法:一是“感官上的冲突”,二是“认知上的冲突”,这两种方式都能有效地营造冲突感,吸引受众的注意。

感官上的冲突:这主要通过视觉、听觉上的设计来实现,看看杜蕾斯的创意海报就能很好地理解。

认知上的冲突:本质上是打破了消费者原有的认知,形成了一个认知落差,比如:《咪蒙:说来惭愧,我的助理月薪才 5 万》、《一条:中国 90 后,已经开始立遗嘱了》、上半年各种刷屏的联名款(现在效果远不如上半年,因为消费者见多后,冲突感逐渐消失)等等。

2)结合目的,适配场景适配媒介:不干扰受众当下目标

前面提到过,用户在特定的场景中都有特定的目的(上微博看八卦、段子;上头条看新闻;在朋友圈看动态;在小红书看种草等)。如果不顾及用户的感受,打断了受众的场景目标,受众不仅没兴趣,甚至会产生反感。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