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黄河与黄土高原,许多人的脑海往往会浮现出漫天黄土、漫漫黄沙抑或是更为苍凉的景象。人们似乎未曾充分思量,这片地域辽阔无垠,横跨七省,衔接大陆的三级阶梯。在四大高原中,因其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在漫长岁月里充当着家国核心之地的重要角色。
当车轮突破地理的界限,深入黄土的腹地,我们将会惊喜地发现,这里有层层如赤城的丹霞,片片似云霞的彩色丘陵;黄河石林、大河雄峰巍峨耸立;乾坤湾蜿蜒曲折,险峻奇绝。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造就了这人间的壮美画卷。这便是黄土高原,四大高原中的中央高原,一个超乎想象、尚未被真正熟知的多彩神秘之地。
点击视频
探迹中央高原
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我们将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与您一同见证这片中央之地的广袤与多姿。它不仅拥有黄土黄沙之外的众多美景,还蕴含着我们文明的密码。文明的发展需要应对挑战,但这种挑战既不能过于艰难,也不能过于轻松。拥有黄土、盐湖以及既不太恶劣也不太舒适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了上天赐予我们民族的绝佳舞台。
自然
不只是黄土的多彩高原
天斧沙宫——宫殿式类丹霞
气势磅礴,宛如鬼斧神工,姿态万千且色彩斑斓,仿若天成的宫殿,这便是临近兰州却鲜有人至的神秘天斧沙宫。这里虽是黄土高原,却并非只有黄土与黄沙,映入眼帘的,皆是自然造就的绝美之景。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我们正在目睹一种与南方丹霞截然不同的地貌。就形态而言,这里的丹霞大多由如宫殿屋顶的黄土圆顶、如宫殿飞檐般突出的眉脊式砂砾岩层以及数十米高如宫殿墙壁的红层(红砂岩)峭壁所构成的三层结构。相比南方的丹霞,这里首先多了一层眉脊式的突出,甚至可以想象这层突出就是屋檐,而顶层圆形的黄土堆积更让这里的丹霞呈现出“顶圆、身陡、麓缓”的特征,而非南方丹霞“顶平、身陡、麓缓”的形态。
此外,这里构成峭壁的红层相当松软,不如南方的坚硬。倘若不是中间厚达 2 – 3 米的坚硬砂砾岩层发挥了保护和隔离雨水的作用,恐怕早已坍塌,无法形成丹霞。
所以西北地学大家黄可光先生将这里称为“宫殿式类丹霞”,以区别于南方丹霞。但需说明的是,类丹霞并非假丹霞,它依然是学界认可的丹霞地貌的一种。
树屏丹霞景区——云霞色的黄土高原红
步入树屏丹霞景区,近看是五彩斑斓的彩色丘陵,远处若隐若现的则是高大挺拔的丹霞。在这里,赭红色的纹理随处可见,攀上山脊,渗入山谷,顺着地势悄然蔓延生长。目光所及之处,这片绚丽夺目的红似乎无边无际,让人一时间仿佛置身于异域,全然没有身处黄土的感觉。
由于日照的差异,阳坡呈现出更为橙红的色调,阴坡则更为青绿,犹如翻滚波浪的浪前和浪背,相互映衬,密集而壮阔。
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罕见的百丈巨城
约在 400 万年前的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由于地壳上升、河床下降,黄河河谷形成深邃的峡谷,黄色的砂岩裸露而出,而后历经风化雨蚀、重力坍塌,最终形成了大片的峰林地貌,并在数百万年的时光中持续着精细的雕琢。
这里的峡谷多以沟命名,从东南至西北,共有八条沟,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饮马沟大峡谷。雄狮当关、猎鹰回首、大象吸水、西天取经……形神兼备的石林被赋予了相应的名字和典故,砂石小路在谷底蜿蜒曲折,您可以选择步行游览,也能够乘坐驴车,在车夫哼唱的西北民谣中颠簸于黄土之上。
倘若站在峡谷尽头的观景台,便能以绝佳的视角将整片石林的盛景尽收眼底。放眼望去,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黄色如同油画般铺展,峰林间由流水造就的千万沟壑深不见底。阳光在石林间营造出变幻无穷的光影,而向阳之处,星星点点的绿色攀附在群峰顶端,为这番刚硬结实增添了几分柔和的生机。
波浪谷丹霞景区——红色的黄土海浪
波浪谷丹霞景区荣膺“中国黄河 50 景”,涵盖水上丹霞、火焰丹霞、地心丹霞三个分区,火焰丹霞正是典型的红色波浪所在之地,因而得名波浪谷。来到这里,您或许会对这个名字感到熟悉,没错,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也有一处名为波浪谷的地方流淌着美丽的波浪。
波浪谷的波浪,由红砂岩构成;而丹霞应具备“顶平”“身陡”“麓缓”的特点 ,也就是说顶部平整或缓缓倾斜,如悬崖般陡峭,崖麓则因风化崩塌的碎石堆积而形成缓坡。在行程中,我们可以依据这些简单的特征在观景的同时进行初步的判断。
登上观景台,便能将一大片红色岩体纳入眼中,欣赏到其连绵起伏如波浪般的柔美纹理,这是大地历经时间与风雨雕琢而成的天然杰作,天长地久,终成奇迹。沿着被岩体环绕的小路一直前行,忽然会遇到一处河沟如同海市蜃楼般横在眼前,流动的红色砂岩倾斜着投入碧绿的河水中,任由草木爬上河岸,勾勒出一幅秀美的风景画,这便是属于黄土高原的刚硬与柔情。
定边盐湖——光和影的艺术
每年 5 月至 10 月底是打盐季,远远眺望定边盐湖,便能看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盐山勾勒出盐湖的天际线。当太阳升起或落下时,光与影的艺术让这里成为黄土大地上最为绚丽的调色板。
花马池的开采历史已有 2000 多年,是定边盐湖的重要代表。这里产出的湖盐被称作“白盐”“花盐”,色泽洁白、颗粒硕大、品质上乘,是制作食用盐的优质原料。每到春夏时节,此处便会吸引无数水鸟来此繁衍栖息。在停止打盐的季节,一群群水鸟腾空而起,盐湖水面平静清澈,眼前的景象令人陶醉。
鱼儿峁——悠悠黄河壮丽痕迹
作为黄河的一级支流,无定河流域曾是农耕民族抵御游牧民族的关键分界。这条倔强的河流在距离黄河仅三四公里的清涧李家崖附近,拐出了 16 个曲折的河弯,而后才奔腾着投入黄河的怀抱。鱼儿峁便是这 16 个河弯中的一个。
站在细腰关顶远远俯瞰,能看到一条巨大的石鱼横卧谷底。再将视野扩大,浑浊的河水与斜坡陡峭的黄土丘陵,共同构成了一幅中国八卦太极图。“石鱼”脊背上的绿色实则是成片的枣林,待到秋日红枣成熟,鱼儿峁也迎来了绝佳的观赏期。密密麻麻的红枣犹如红宝石点缀满山脊,无定河则宛如衬托宝石的黄金底座,成为黄土高原上一道亮丽且奇特的风景。
清涧太极湾——黄河第一湾
太极湾遵循着极为对称的构造,从高处俯瞰,尾部饱满,两端对称,形成一个近乎完美的“Ω”字形。入弯口和出弯口的收缩极为顺畅,而正对观景台的河道最为宽阔,可达 1700 米。陡峭奇异的岩壁,层层浊浪的水面,伴随着黄土大地,自有一番古朴苍凉的韵味,既从容又坦荡,任谁目睹都会惊叹这神奇的造化。
董志塬——大自然的黄金舞台
塬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宏大地理风貌,规模通常极为庞大,顶部平台平坦,四周陡峭,宛如一方黄土搭建的舞台。在陇地甘肃,有着世界上黄土最厚、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塬——董志塬。被季风吹来的黄土堆积在原始底层上,形成了一片 960 平方公里的广阔平坦区域。
人文
中华文明的新线索
永泰古城——黄土构建的“大河雄城”
永泰古城,一座屹立于黄土之中的古老城池,它建于 400 多年前,是 1.2 万里明长城防御体系中“甘肃新边”的一部分,由于保存完好,兵营、练兵场、火药场、武器库、草料场、马场、瓮城、护城河、烽火台、炮台、城楼等一应俱全,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明清军事要塞的典范。
从高空俯瞰,永泰古城有四个瓮城,形状椭圆,城门不对开,道路不相同,多为便于防守的丁字路口,形似龟甲,使得永泰古城在空中宛如一只巨大的龟,所以这里也被称为“永泰龟城”。
从古城北部的缺口驶入,古老的建筑逐渐在数米外显现。这里残垣断壁、草木凋零,虽说名为古城,却难以见到一座完整的建筑,原先繁茂的植被也已踪迹难寻,只有汲海和三口方井里有较多的水源供当地人生活之用。古城的正门位于向南偏西,外门瓮城门楼叫“ 永宁门”,内门叫“ 永泰门”。门楼在黄土夹砂夯筑的城门上摇摇欲坠,置身这片荒原之中,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来到这里,便来到了我们的农牧交错带,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与融合都在此发生,由此,文明开始融合,因碰撞而发展。
北长滩村——水车浇灌出的生命绿洲
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区,但因黄河的存在,成为了天下罕见的富饶之地,这便是“天下黄河富宁夏”。北长滩村至今仍保留着世代传承的宁静,黄河从村中穿过,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并在北岸冲击出了一处狭长的滩涂,“北长滩”之名由此而来。它是黄河进入宁夏北岸的第一个小村庄,凭借黄河发达的水路,通过羊皮筏子就能前往沿线各地。
进入村中,一架屹立在河边的水车格外引人注目。水车虽显得简单老旧,但来头不小:它曾承担着重要的灌溉任务,浇灌了全村 200 多亩河床地,因而获得“宁夏第一水车”的美誉。如今,北长滩村的人们已能使用电动排水设施进行灌溉,但在丰水期,这座古老的水车仍会吱呀转动,在黄河中搅动出潋滟的水花。历史上,正是以水车为代表的灌溉技术,让宁夏成为了富足的塞上江南,推动着我们的文明逐步发展。
沙坡头——防风固沙的奇迹诞生地
1958 年,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在此通车。为解决沙漠侵蚀铁路的问题,在前苏联专家带来的麦草方格固沙法基础上经过实践改进,一段防风固沙的奇迹由此诞生。
如今的沙坡头,已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若从沙丘高处俯瞰,可见黄河与大漠融为一体、无缝衔接,羊皮筏子停靠在岸边,河滩上长出了绿洲,远处的沙河滩上也泛起了深绿。这边,骆驼排成一列悠悠地在黄沙上走过,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上沙板载着惊叫的游人急速滑下,广阔的地域为越野车沙海冲浪提供了绝佳场地。若想俯瞰黄河,还可以乘坐“天下黄河第一索”从空中横跨,在高处领略奔腾河水的壮美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
绥德双水村——“平凡世界”的小村落
郭家沟村是《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版里“双水村”的拍摄地,这个典型的西北村落因这部剧的播出而声名远扬。郭家沟村依山而建,和其他扎根在黄土高原上的村落一样,双水村的主色调是土黄,沿着碎石铺就的小路,可以通往各处窑洞,探寻那些故事发生的地方。
村里随处可见电视剧场景的路标指示,小说里常出现的“孙玉厚家”院落里,一进去就能看到古老的窑洞静静矗立,窗棂完好,石碾和羊圈保留在原位;大红灯笼依然高挂在门上……一排排窑洞,一串串山沟,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浮现,仿佛时光倒流,令人遐想无限。
北石窟寺——以厚土承载文明
北石窟寺背后,悄然隐藏着一条长达百里的佛教石窟带,这个石窟带见证了东西方的文明交流,曾是这片土地上的禅修中心,也是佛教进入中国的见证者。这里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以及关中上游的战略要地,道路的通畅使其成为佛教进入中国的必经之地,而北石窟寺所在的庆阳又在董志塬旁,董志塬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当这些条件汇聚在一起,这里便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禅修中心和信仰中心,而佛窟便是佛教自此进入中国沿途留下的文明印记。
王母宫——全世界的西王母信仰中心
王母宫隐匿于泾川县城西一华里的回山之上,这里泾河、汭河交汇,文明源远流长。相传,此地是西王母,也就是俗称的王母娘娘的诞生地。每年这里都会举办盛大的西王母庙会,全世界的西王母信仰中心就在这里。本地的西王母信仰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有趣的是,在王母宫里,还有一处佛教的石窟,在这里,我们将见证文明的相遇与包容。
崆峒山 ——天下道教第一山
崆峒山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的要塞,也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圣山。相传轩辕黄帝曾亲临此山,向智者请教治国和养生之道,秦皇汉武也慕名而来,为其增添了帝王的光辉。
香山是崆峒的最高峰,香山上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混元楼。这座三层彩阁如精致的宝塔,美轮美奂,塔顶形状为上八卦下方形,体现了天圆地方的寓意;楼身榫卯梁枋、五彩遍装,楼内收藏有 600 多尊彩塑造像和数量可观的精美壁画,是领略道教灿烂文化的重要之所。
沿着下山小路前行,经过一个三岔路口,眼前出现的便是通天桥。通天桥的“通天”并非仅是神话故事中的夸张说法,这座全长 60.5 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横跨两个山头,桥下是高达几十上百米的悬崖,视觉效果极为震撼。通过通天桥,便可远望皇城,皇城到中台沿线是崆峒景色的精华所在。走过这奇伟俊俏的崆峒,仿佛翻阅了华夏文明的一小册。
大墩梁战斗遗址——梯田,繁衍全新生机
40 年前,西海固因极度干旱和贫瘠而闻名于世,这里曾被认为是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然而如今,这些印象似乎正在被逐一打破。
大墩梁位于会宁县中川乡,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年红四方面军在华家岭一带,成功阻击了国民党毛炳文的 37 军 9 个团。
如今的大墩梁已不见硝烟的痕迹,但其周边的梯田景观堪称现世的壮丽景象。行走在宛如羊肠结般狭窄的乡道上,身旁早已被绿意尚未褪去的层层梯田所环绕。正是在这成千上万片梯田的守护下,高原上的大片黄土停止流动,成为孕育新生命的温床。
全地形
挑战全地形使命,未辟之路,尽驰骋
榆靖高速——穿越沙漠高速
如今的毛乌素沙地上,已建成一条沙漠高速——榆靖高速。慕名而来的人,在公路上已难见黄沙漫天的苍茫景象,但只要寻找岔路,便能发现荒野的痕迹。9 月的阳光正好,路边不时能看到野花簇拥,装点出秀美的色彩,行驶到平坦地段,甚至会出现几处清澈的浅滩,引得同行之人纷纷拍照。几个岔路过后,前方果然出现了被黄沙覆盖的车辙,这里的植物低矮,土地露出点点黄色,看得出正处于恢复阶段。
蛇河沟村——深入无人之境
蛇河沟村可谓是一处不为人熟知的秘境,这里地形多样,自然环境原始,因而也是户外越野的胜地。弯道众多且角度较大,所以特别需要一辆灵活易操控的优质座驾。车外是满山满谷的翠绿,将车窗降下,鼻腔瞬间涌入大自然的清新气息,大脑瞬间被唤醒,伴随着车身舒适的颠簸,朝着峡谷深处驶去。
脱离铺装道路,蛇河沟的路面是松软的土路,沿着主路前行,时而经过巨大的树木,时而经过低矮的庄稼,身旁的景观从绿意盎然的丘陵变成耸立的土坡和高达数十米的陡峭峭壁,地表深切,一种近乎蛮荒的穿越感瞬间袭来,让人的五种感官全部打开,探索的欲望极其强烈。
线路总览:
黄土高原,乃是上天为中国量身定制的文明舞台。在这里,我们无需频繁出入博物馆,仅通过旅程感受天地,就能追寻“挑战 – 应战”的全新线索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