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精准获客菌留意到知乎上有人提出“百度如何确保按点击量收费的公正性?”这一问题,它于 2013 年被提出,却持续至今,引发了众多从业者的广泛探讨。在此,精准获客菌摘选两个观点,以供大家参考。期望大家能以学习的态度来对待此问题。
本文作者:
曹政先生,来源:知乎,时间:2013 年 5 月
对于此事,我颇具发言权,因为我曾经负责过相关事宜。
暂且抛开道德约束,仅从商业利益来讲,一个简单的问题是,纵容作弊与严格把控欺诈点击,哪一种情形对百度的收入更有益处?这实则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分析认知误区,无数人在这个环节出现差错,我来告知您真实的答案,严格把控欺诈点击,对百度的收入更有利。
当时我们有切实的案例来加以证明。
首先明确几个概念,实际上在工作当中,我
![图片[1]-对于竞价恶意点击这一现象,百度 PM 持有怎样的看法?-精准获客](https://cos.jingzhunhuoke.net/tu/suolue/3.jpg)
们很少使用作弊点击这个表述,更多的是:1.无效点击;2.欺诈点击。
先谈 1,无效点击,这个表述很难精准界定,比如您搜索了宝马,点击广告并浏览了广告主(客户)的网站,然而并未有后续的行动,请问,您的这次点击是否有效?就转化价值而言,是无效的,转化价值为 0。但客户为何会为此付费呢?客户是为有效的那部分进行付费。
所有认为百度纵容欺诈点击的人都犯下了一个关键的常识性错误,那就是点击价格并非由百度掌控,而是由客户决定。
中国的商业客户,其成本意识极其强烈,对于转化价值的判断绝对超出 99%的 IT 评论家。倘若我们假定存在一个完全基于有效点击的计算模型(小编理解:即点击一次就实现一次转化这样的模型)
,那么宝马关键词的一次点击价格就不会是几块钱、几十块钱,而是高达上万块钱。但这可能实现吗?这根本不可能。无效点击属于常态,总有用户会基于各种缘由点击但没有转化。然而在计费时,客户会容忍这部分的存在,并依据整体回报和竞争水平,制定他们认为能够接受的点击价格。竞价排名,或者说凤巢系统,实则是一套自平衡的系统。
在自平衡体系中,无效点击是 50%,还是 90%,只要是基本稳定的比例,对百度的收入基本不会产生影响,因为客户会通过价格策略达成平衡。
但是欺诈点击的出现,会严重打破这个平衡。由于欺诈点击绝不是以稳定的比例出现,往往会突然增加用户的预算,给用户制定价格策略带来困扰,通常用户会因此对系统产生不信任,从而降低竞价的决心,这种交互对于百度的收益绝对不是好事。
为何会存在欺诈点击,有三种情况会出现:
其一,恶意竞争,同行之间的竞争,这种情况极为常见,当年在欺诈点击中占比极高。通常而言,很多垂直领域的高价词的欺诈点击是被同行所点击的。
(小编也深有体会,越是冷门的行业,恶意点击越是激烈。)
其二,联盟作弊,参与百度联盟的站点为获取更高的收入,诱导用户点击商业竞价词。
其三,代理商作弊,曾出现代理商为追求业绩、返点,去点击消耗自己客户预算的行为。
下面列举一个具体案例
记不清是 2005 年还是 2006 年,某细分行业,当时大概一天消费 1 万多一点,几百个商业衍生词汇,其中有搜索量的也就几十个,关键词单价较高,行业主词平均点击价格约为 10 元人民币,有一天客服接到投诉,发现行业遭遇欺诈点击,当日行业点击消费达到了 5 万元。很多客户受到影响(全部做了退款处理),其实我们清楚是谁所为,原因很简单,比如某关键词,有 10 个广告位,1、2、3、5、6、7、8、9、10 都被恶意点击了,只有第四位安然无恙,这难道还不明显吗?从当时行业的客户点击消费来看,显然是同行恶意竞争导致的,而且追溯日志发现对方策略也很简单,更换 IP,人工逐个点击。后来我们紧急制定了一个策略,细节不便透露,反正将其遏制住了,而且策略制定得相当严格,为了遏制欺诈点击,这个细分行业的很多正常点击也不进行计费了。
又过了半年多,我有一天查看后台数据,深感震惊,该行业的日均消费达到了 5 万元,与当初遭遇欺诈点击的情况相当,但是没有用户投诉,查看之后,行业主词平均点击价格达到了 40 元,用户的竞价信心极大增强。就算部分正常点击不收费又怎样?
再讲个八卦,在那段时间,网上有人传播一个百度竞价排名的点击器工具,利用客户端的原理,在大家桌面上自动点击商业广告词,这个作弊器的目的就是恶意竞争工具,出现后百度也颇为头疼,努力去分析处理,然而此时,techweb 上却一边倒地说百度纵容欺诈点击。称这个工具是百度如何骗钱的手段,连祝志军也是这样的言论,我对老祝的印象分因此直接变为负数。
我在数据分析培训中常常提及这个案例,数据分析和数据预测,要考虑交互影响,不能单方面评估,用户不是傻瓜,客户也不是傻瓜,他们都极其聪明。
最后说一句,如果您怀疑您的账户被人恶意点击,正如我所说,上述三种欺诈点击依然存在,请拨打百度客服投诉电话进行投诉。只要证据确凿,百度会给予补偿。反欺诈点击对于客户和百度是双赢的,客户要勇敢维权。
部分评论
@wemarketing:
当年我从事英语培训行业时,在百度投入很多,当时就有营销团队与我商谈,手段就是利用不同的 IP 点击其他培训公司的百度热门关键词,比较热门的词点一下就要三五十元。还好我们公司上下都认为这种行为太缺德了,就没有再与他们联系。
@杨敏:
能解释一下倘若不投放百度的关键词,企业官方网站在百度的搜索流量会急剧下降的情况吗?
@曹政回复@杨敏:
我只能表明,百度的销售和商业产品部门与搜索引擎部门属于完全不同的分支,彼此没有干涉的权力和接受对方需求的责任;企业网站的收录与排名,和是否参与竞价广告没有任何关联,您所提到的这种范例,肯定是存在的,但是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如果有足够的样本,能够给出各种可能性的几率分布,也许就能解答您的疑惑。企业遇到这个问题肯定会跳出来申诉,但是如果遇到搜索流量急剧上升的情况呢?肯定会默不作声;所以,表面的特征并非真实情况。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