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DAU已达1亿,接下来该如何发展呢?
抖音提供了一些思路,例如内容泛娱乐化、社交、电商、本地生活等。但这些道路是否适合小红书?或者小红书是否应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呢(顺便一提,小红书的风格特点是真实、有用,微信视频号大概率也是走的这种路线,未来小红书的增长可能会面临视频号的压力,不过视频号的发展模式是谁也无法模仿的)。
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小红书在业务尝试方面向来不会大张旗鼓地进行。电商方面基本已经放弃,本地生活只是浅尝辄止,社交也是近期才开始着力尝试,只有社区板块依旧独树一帜。让小红书走字节跳动的发展道路,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社区产品的特性,至少目前从现有的认知角度来说是这样的。
我个人觉得,小红书应该坚定地走两条路,一是社交,二是下沉市场的拓展。
社交,广义上来说就是要做好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在小红书上有各种各样的用户,像美妆达人、大学生、宝妈等,也有各种各样的场景,如兴趣圈、科学育儿、同城租房等。
这些用户和场景之间存在相互连接与交流的需求。连接的人越多,社区就会越繁荣。
下沉市场方面,在一线、新一线、二三线城市,用户在小红书上有较多的表达和分享,但在下沉城市,用户分享的内容极少,所以长期使用的意愿不强,攻克下沉市场是小红书必须面对的课题。
那么该怎么做呢?
一、谈一谈社交
社区就如同真实城市的映射,里面有各式各样的人,用户可能因为结识到一个有趣的人而长期使用社区。面对社区中众多的人和场景,小红书需要做好三件事:巩固旧的关系生态、发展新的关系生态、融合新老关系。
小红书的关系链有多种,我们来谈谈主要的几种:粉丝关系、圈层关系、好友关系。其中,粉丝关系是较为稳固的旧关系生态,而圈层关系和好友关系则属于新关系生态。
1. 巩固旧关系生态
粉丝关系:小红书的创作者生态如今较为复杂,账号类型多元,包括KOL、KOC、普通用户、官方号、品牌号等。不同的粉丝、不同的品类、不同的内容形式、不同的粉丝数量等,都有吸引粉丝和互动的需求。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助力创作者实现粉丝效益最大化,提高人均关注数量,进而提升用户留存率。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不清楚小红书内部的看法,但有两件事是需要持续去做的。一是权衡生态中的多元创作者,实现涨粉效率最大化;二是让创作者的内容能被粉丝看到,实现粉丝触达率最大化。
解决方案如下:
制定优质账号的定义标准,要考虑先验因素(如优质内容发布的占比等)和后验因素(如吸粉率等),最好能实现自动化分级,并且将规则总结出来,反馈给推荐和创作者运营人员,同时对账号推荐的召回和排序策略进行优化;
2. 新关系链生态的发展
圈层关系:像兴趣、亲子、职场等都属于圈层。让圈层中积极的普通用户凸显出来,带动其他人进行表达、连接、互动、关系升温等,这是圈层关系沉淀的关键。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提高人均关注数和有效互动关注量,从而提升用户留存率。吸引微信群、豆瓣、亲宝宝、脉脉/boss直聘等APP场景下的用户(例如宝妈在群里求助能得到实时回应;HR能在小红书招到人)。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从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存在几个问题:不知道可以连接到一些人,没有这种意识;群聊等产品也不能有效解决“让用户表明自己是谁”的问题,大多数人仍然在群里潜水;搜索账号不方便,根据关键词不能快速找到对应的人,而在即刻上可以根据简介搜到人;群活跃度低、群信息分享工具不完善、信息获取效率低、关系流失到微信等。
解决方案如下:
——有很多玩法,这里简单说一下。
利用话题、活动鼓励有找人需求的用户发布笔记,在搜索场景进行分发,引导浏览用户去@人来帮助创作者建立连接,或者通过AI识别和推荐的方式在笔记(笔记、评论区、群聊)里推荐账号,让用户知道小红书是可以找人的;
寻找更高效的方式让用户表明自己的身份,鼓励用户丰富个人资料,开展一些活动,如“做自己,告诉大家你是谁”,或者将用户在笔记、评论区表达过的身份信息,通过AI提取成个性签名,提示用户是否放到签名上,期望将用户的一些身份信息转移到线上;
优化搜索账号功能,支持搜索签名等信息;在推荐中根据用户的搜索、关注、位置等行为推荐账号;建立群成员激励体系,丰富群信息分享形式和互动工具,通过AI提炼群信息生成可阅读内容,以此保持群的活跃度,防止用户流失;
做好关系链的“升温”,例如你关注的人做了什么,发了笔记、点赞了什么,对于关系较深的用户,可以鼓励他们发笔记分享从建立关系到关系升级的过程…
好友关系:好好梳理关系挖掘策略,结合发布场景鼓励用户表达,进一步做好熟人关系推荐。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利用好友关系提升用户留存率,最好是线下朋友圈子吃饭时,A认识B,B认识C,A和C说我们在小红书已经认识了,或者D和E在小红书互关了,并且在线下见面成为长期朋友。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解决方案如下:
重新梳理各种关系链,如通讯录、反向通讯录、共同好友、同WiFi、同兴趣、二度关注等,并按照优先级和关注率进行综合排序;
3. 新老关系的融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多了,关系就会变得复杂,就会产生文化冲突。
可以说,融合各种关系共存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课题,因为很难提炼出非常明确的不同文化规则来区分人群。平台能够做到坚守底线,引导用户进行友善交流,就已经很不错了。当然,也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些工具,实现用户圈层的自治,例如群、关注、负反馈等。
二、谈一谈下沉
下沉市场的常用策略有极速版、手机预装、邀请裂变。这些策略已经被使用多年,投资回报率也不是很高了,已经成为常规手段。
实际的问题是,小红书在下沉市场的供给和消费都比较薄弱。在乡镇等偏远城市打开同城板块,除了衣服店、美发店的广告,基本没什么内容可看。而抖音和快手上的下沉市场用户已经在用视频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内容非常丰富。
另外,相比于文字和图片,视频对他们来说是更简单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代了朋友圈。至于熟人关系,在抖音和快手的增长路径中,是原因还是结果呢?我个人觉得是相辅相成的。
我认为小红书要开拓下沉市场,首先要做好两件事:
发动下沉市场的老用户发布笔记表达自我、记录生活,平台记录用户之间的关系链(这个阶段重点关注的指标是发布UV);
不过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抖音和快手已经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了,小红书的机会在哪里呢?
小红书一直为用户提供实用价值,其实在下沉城市也同样适用,获取实用信息的需求仍然很强,比如相亲交友、赚钱副业、情感疗愈、趣闻轶事、情感婚姻、才艺表演、闲聊家常等。
至于是否是这些方面,可以通过挖掘这些用户的搜索关键词来洞察他们的核心诉求。
以家庭教育为例,下沉市场的父母有很多烦恼,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如果有本地的心理咨询/家庭教育老师开直播连麦,给大家科普相关知识,相信会给用户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一些具体策略上,例如打开发布器即相机,让记录更轻松;在同城feed内容召回和排序策略上,融入熟人关系识别,打压偏广告和营销的内容等。
大致说这些,详细策略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可以私下找我详细讨论。
最后希望小红书在DAU达1亿之后继续前行时,能够坚守真实、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区别于抖音和快手上的表演性和喧闹性,让用户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看到更美好的生活,记录更好的自己。
完毕。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