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C
作为互联网术语,完整表述为“User Generated Content”,意即用户生成内容,也就是用户原创的内容。UGC 这一概念最初诞生于互联网范畴,指用户凭借互联网平台来展示或提供自身原创的内容。UGC 是伴随着重倡个性化这一主要特征的 Web2.0 理念而兴起的,也被称作 UCC(User-created Content)。它并非某种特定的业务,而是用户运用互联网的一种全新方式,即从原先以下载为主转变为下载与上传并重。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演进,网络用户的交互作用得以彰显,用户既是网络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络内容的创造者。
概念介绍
在 web2.0 时期,网络内容的产出主要源自用户,每个用户都能够创造自身的内容,互联网上的所有内容均由用户造就,而非仅由过去的某些特定人群完成,因此互联网上的内容迅速增多,形成了一个多样、广泛且专业的局面,对人类知识的积累与传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过需要留意的是,由于每个人都能生成内容,或许会存在大量错误、虚假以及片面的信息,所以自身要加以判别。或许未来会形成一种审核机制。
UGC 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的简称。在部分组织中,也将其称为 UCC(User created Content)。UGC 的概念最初源自互联网领域,即用户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或提供自己原创的内容。
UGC 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核心特点的 Web2.0 概念而兴起。UGC 并非某一具体的业务,而是一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型方式,即从原来的以下载为主转为下载和上传并重。像 YouTube 等网站均可视为 UGC 的成功范例。
UGC 内容生态圈 社区网络、视频分享、博客和播客(视频分享)等均是 UGC 的主要应用形式。
网站分类
好友社交网络
诸如 Facebook、My Space、抖音、开心网、人人网(校内)、朋友网(QQ 校友)、众众网等。这类网站中,好友大多在现实中彼此相识。用户能够更改状态、发表日志、发布照片、分享视频等,从而知悉好友的动态。
YouTube LOGO
视频分享网络
像 YouTube、优酷、搜狐视频、bilibili、抖音等。此类网站以视频的上传和分享为核心,虽存在好友关系,但相较好友网络,这种关系较为薄弱,更多是因共同喜好而结合。
照片分享网络
例如 Flickr、又拍网、图钉等。这类网站的特性与视频分享网站相似,只不过主体是照片、图片等。
知识分享网络
比如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维基百科等。这类网站旨在普及网友的知识并为网友答疑解惑。
社区论坛
例如百度贴吧、天涯社区、知乎等。这类网站的用户往往因共同的话题而聚集一处。
微博
如 Twitter、新浪微博等。微博在 2012 年堪称最为流行的互联网应用,它解决了信息实时更新的问题。手机等便携设备的普及,使得每一位微博用户都有机会成为第一现场的发布者。
成功案例
WIKI
WIKI:最大亦是最小的百科全书
WIKI 指的是一种在线共同协作的超文本系统,能够由多人一同对网站内容进行维护和更新,是典型依靠 UGC 运作的系统。其中,WIKI 借助 UGC 概念,使网站的内容制作和编辑成本最小化,却能够实现领域知识的积累最大化。
用户能够通过网页浏览器对 WIKI 文本进行浏览、创建、修改,与其他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 具有使用便捷及开放的特性,所以 WIKI 系统能够协助用户在一个社群内共同收集、创作某领域的知识,发布所有领域用户都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WIKI 运用了 UGC 概念,就蕴含着“与他人同创共享”的理念。
某 WIKI 系统的开发者曾指出,WIKI 是一种纯粹的用户内容服务,如果网站的众多内容都指向其域名,那么,搜索引擎将会被更多用户发现,也会吸引更多用户的参与。(晓黎)
豆瓣网
豆瓣网:UGC 的聚合力量
豆瓣网创办于 2005 年 3 月,几乎未进行任何商业宣传,截至 2012 年拥有 5600 多万注册用户,ALEXA 排名稳定在 1600 名左右。原因在于其独特的内容生成机制。
Logo 豆瓣网的所有内容、分类、筛选、排序均由成员产生和决定,完全自动。
在豆瓣网,用户与用户之间存在诸多互动的可能。豆瓣内容形成的起点,是主动型网民提供的自己所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的清单,以及相关评论和博客。这些内容提供了众多基础节点,这些节点又因网站技术系统所提供的相应功能,例如条目、“标签”或网站推荐,开始产生各种联系,从而编织出内容的基本网络。
豆瓣的社区提供了一种以“兴趣爱好”为纽带拓展人际关系的可能。这种关系的形成无需刻意为之,它更多地伴随内容关系的形成而自然产生。然而,也正是这种基于兴趣的人际关系,更具黏性,更为牢固。
优酷土豆
对于作为视频行业的优酷土豆而言,UGC 是其自创立之初就蕴含的基因,对 UGC 的支持更是不遗余力,涵盖内容激活与流通、UGC 作者成长与输送以及 UGC 品牌等多个方面。UGC 的发展持续获得加码支持。
2013 年 6 月,优酷、土豆分别推出“优酷分享计划”和“土豆播客分成计划”,一经推出便受到原创者的欢迎。而优酷土豆在对 UGC 的支持上,仅 Q3 季度分给视频作者的金额就高达 1000 万,像“暴走漫画”、“李洪绸”等 UGC 创作大户,早已迈入优酷土豆“百万富翁”的阵营。
得益于优酷土豆平台的影响力,众多 UGC 项目取得成功。分成计划不仅吸引了大量生于互联网土壤的“土著”,更吸引了大量 90 后的优秀新生力量:如搞笑类的《Big 笑工坊》、资讯类的《90 后的秀》等。 [2]
优酷土豆的分成计划不仅开创了国内针对原创视频分成的先河,孵化了众多成功案例,更是凭借相对成熟的体系和绝对的规模优势成为行业的标杆。
首先,优酷、土豆已然成为用户发现和观看创意视频的首选平台,5 亿的用户量、稳居行业第一的视频播放量等成为平台的硬实力指标。这不仅为原创作者提供了分成保障,也获得了广告主的青睐,吸引了包括雪花啤酒在内的一批广告主在优质播客的频道上定向投放广告,进一步提升了 UGC 品牌的影响力,增加了原创作者的收入。
其次,优酷土豆严格按照广告“营收”给原创者分成,原创者随时能够通过后台查询视频播放量和收益,直接透明。
再次,优酷土豆还研发了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进一步保障原创者的利益,比如率先开通了“视频认领”业务,帮助播客识别出侵权视频,保护原创版权。 [3]
移动应用
应用现状
近两年来,伴随全球 3G 商用的不断推进以及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持续发展,移动 UGC 业务正在逐渐崛起,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推动移动 UGC 业务发展的因素在于:其一,电子存储设备的容量不断增大而价格持续下降,同时存储制式趋向标准化,这促使手机的性能不断提升,能够与其他设备共享信息并实现升级;其二,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人们倾向于利用手机记录真实生活,表达自身感受;其三,移动运营商期望借助 UGC 吸引更多用户,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
移动 UGC 的业务形式主要为移动社区网络和移动视频共享,其中移动社区网络已在韩国、欧美市场形成规模。据 Juniper 咨询公司的研究,社区网络是移动 UGC 领域的主流,全球用户数约为 1400 万。全球移动 UGC 领域 2007 年的收入达到 5.72 亿美元,其中移动社区网络收入占 50%以上;预计到 2012 年移动 UGC 领域的收入将超过 57 亿美元,而社区网络业务收入将下降至 21%,以视频为代表的个人内容共享将成为主流。
韩国是移动 UGC 发展最为出色的国家。近两年来,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欧美的移动运营商也纷纷涉足这一领域。
*韩国 SK SK 公司于 2001 年推出了移动社区业务——赛我网。赛我网是全球极为成功的移动社区业务之一,在韩国拥有超过 1500 万用户,占韩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赛我网的绝大多数用户均为 20 岁左右的年轻人,日访问量高达 2000 万人次。
SK 已将 UGC 发展的重心从移动社区网络转移至视频共享领域。2006 年 11 月初,SK 将移动多媒体服务“June”的“成人服务”按键改为“UGC 视频”,实现了与 Pandora TV、Damoimaura、Mncast、FreechalQ、Yahoo korea Yammy 以及 Diodeo 等 6 家专业视频分享网站的互动,提供热门 UGC 内容在移动终端上的播放。此项服务每天的访问频率为 25 万次。
*Vodafone 2007 年 2 月,Vodafone 先后宣布与 MySpace 和 YouTube 合作,推出移动社区网络和视频共享业务,Vodafone 期望通过与互联网知名 UGC 品牌的合作,全面进军 UGC 领域。Vodafone 用户能够通过手机访问 MySpace,建立 MySpace 空间,发布照片和博客。未来将在部分手机上预装 MySpace 手机软件,用户可通过其 Vodafonelive!门户下载软件系统。
Vodafone 的移动 YouTube 服务将首先面向英国用户推出,用户能够在手机上选择视频节目、转发视频链接、上传和搜索视频片段,Vodafone 计划不久将在其他欧洲国家市场推出这一服务。Vodafone 计划依据用户上传视频节目的数量以及观众收看的次数向提供者付费,因而上传视频短片的用户不仅能够与他人共享视频内容,而且还能够从中获取收入.
*英国“3”公司 英国“3”公司自 2005 年 10 月就与 YoSpace 合作推出了移动视频共享业务——See Me TV。该业务使用户能够通过手机发送 MMS 上传自己的视频内容,与他人分享,并能够从自己制作的内容下载收费中获得 10%的收入分成,其余部分由“3”公司与 YoSpace 再次进行分成。该业务推出一年,视频下载次数就达到了 1400 万次。
*Verizon 无线公司 2006 年 3 月,美国 Cingular 无线公司宣布向手机用户提供 Rabble 服务,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的范围。通过这种服务,用户能够建立类似于 MySpace 的社区网络网站,社区用户通过手机能够交流思想、分享图像,了解本地事件或是地理位置。2007 年 7 月,Verizon 无线公司与 YouTube 签订协议,用户可通过短号码“98823”向 YouTube 网站上传和下载视频片段。
*新加坡 M1 公司 新加坡移动运营商 M1 推出了用户制作及共享视频业务——MeTV,用户能够通过 MMS 上传视频内容,其他用户能够浏览并下载。这项业务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和了解他人的平台。这个业务也建立了与用户分成的模式,用户能够从自己上传的内容中获取利润,用户上传的视频内容,被他人下载一次,用户就能够获得 0.05 新元。自 2007 年 3 月该业务推出以来,上传视频的用户已超过 4 万名。
市场前景
UGC 正在成为互联网领域备受看好的新应用和商业模式,甚至形成了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其潜在商机巨大。相关资料显示,2006 年,美国 UGC 广告收入为 4.5 亿美元,2007 年实现翻倍增长,达到 10.4 亿美元。预计 2011 年其收入将增至 43 亿美元。有关人士认为,媒体集团巨头垄断内容制造及传播的时代已经过去。UGC 的出现,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
在互联网 UGC 服务蓬勃发展的同时,移动互联网领域也开始朝着这个方向探索和尝试。各大移动运营商相继推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种移动社区、移动视频共享类业务,或者直接与互联网知名品牌合作,共同推动 UGC 在移动网络上的发展。
UGC 对移动运营商的商业契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手机促使 UGC 产生的内容愈发丰富
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移动网络,越来越多的内容不再来源于传统媒体或互联网 SP,而是直接来自于用户:论坛、博客、社区、电子商务、视频分享,尤其是手机功能的持续强大,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制作图片、视频,将自己的心情和所见所闻用手机记录下来,随时随地将这些内容传递给他人将成为趋势,而移动互联网恰好能够起到桥梁作用。
拥有庞大的潜在用户群体
用户越来越习惯并喜爱自己创作内容,并与他人分享。在互联网上,UGC 已经成为很多网民的生活方式,例如在 UGC 最为活跃的 BBS 和博客领域,国内已经有相当大的用户群体,并且仍在迅速增长。互联网上的 UGC 用户能够自然过渡到移动 UGC。
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和利润
UGC 在移动领域的发展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收入来源。由于互联网在商业模式和管理机制上较为宽松,对用户创作的内容无法进行版权保护和收入分成,而在移动网络上,运营商能够相对容易地就具有增值价值的内容与用户进行收入分成,此外移动运营商也能够通过这类业务刺激流量、获取广告收益等。
运营商获取更高利润
除了潜在市场巨大之外,UGC 产业链的参与者相对较少也是移动运营商发展这类业务的有利因素。不像移动音乐,主要收入被传统音乐行业赚取,而移动运营商的收入来自流量费,在 UGC 的价值链参与者中,几乎没有传统行业的企业,更多的是互联网新兴网站,内容则来自分散的用户,运营商在讨价还价的谈判过程中掌握主动权,这样运营商往往能够获得较高利润。
提高用户忠诚度
UGC 业务不仅能够刺激用户使用业务,提高运营商收入,同时也是运营商提升用户忠诚度的有效手段,用户不仅能够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还能够从自己创作的内容中获得分成。
简单来讲:
UGC 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中文可理解为“用户生产内容”,即网友将自己 DIY 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UGC 在中国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 WEB2.0 的概念兴起的。
在 UGC 模式下,网友不再仅仅是观众,而是成为互联网内容的生产者和供应者,体验式互联网服务得以更深入地开展。
第一,用户生产内容(UGC)将其与依靠编辑“copy and paste”的传统新闻网站区分开来。
第二,多媒体手段的广泛运用。
第三,新的盈利模式的产生。 [4]
中国模式
中国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艾瑞咨询集团发布了有关 UGC 模式的首份跨行业研究报告——《中国式 UGC 白皮书》,对中国 UGC 模式的发展现状、与国外 UGC 模式的差异以及中国 UGC 模式的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中,中国视频行业的 UGC 引领者——酷 6 网,成为本次研究的四个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起点中文网、新浪微博、开心网也因在 UGC 领域不同维度的成功,成为研究的代表案例。
模式特点
借助“技术发展促进应用”,实现螺旋式上升,主要发展精髓体现在内容聚合、用户沉淀、视频社交、移动应用和盈利模式五个维度;
相较于国外 UGC 模式的发展,中国 UGC 模式的发展具有自身特色,并且已经产生了较为成功的企业;
起点中文网、开心网、酷 6 网及新浪微博作为 UGC 模式发展的成功案例分别在五个维度方面为国内 UGC 模式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启示;
中国 UGC 模式与用户联系紧密,UGC 模式不仅满足了用户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同时网民 UGC 内容对用户购买决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广告主认可 UGC 模式的巨大潜在价值,但尚未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营销模式;中国 UGC 内容的价值未来将会更加凸显,视频 UGC 模式更容易实现盈利。 [5]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